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3日17:5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滨湖科学城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根植于家国人民的深厚情怀,乃是科技工作者奋力拼搏的不竭动力源泉。心向祖国展巨匠风范,力推航天铸强国脊梁,一生心系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钱学森;一片心血深耕稻田、心忧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毅然回国展壮志豪情、奋力科研报家国恩情的黄大年;还有以热血绘就天眼宏图、用生命铸就科学辉煌的南仁东,这些前辈无一不是怀有深深根植于家国人民的炽热情怀,接力拼搏奋进,为国家和人民撑起脊梁、搭建梁柱。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始终将家国人民情怀深深植入心底,立强国之志,在建设祖国的征程上奋勇争先。

完善的政策机制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放开手脚大胆前行的坚实保证。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同样,要从全局着眼,把握“四个面向”战略,构建良好机制、搭建优质平台,方能让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地在强国之路上大展拳脚。合理的资源分配、透明的评价体系以及健全的激励机制,有力地确保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持续创新与蓬勃发展。中国的“863 计划”和“973 计划”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尖端技术研究,推动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的高效转化,使得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的有力保障下,专心致志地攻坚破难。

此外,包容、关心的社会态度更是科技工作者放下顾虑、勇往直前的关键要素。要知道,屠呦呦也是在第191次实验中才成功获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更是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包容、关心的社会环境,能够让科技工作者在面对失败时不再畏缩不前,而是坦然接受挑战,并从中汲取宝贵经验。这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个人的尊重,更是对整个科技创新链条的正向激励,让科技工作者放下对成败的顾虑,专注于推动技术进步,实现长期价值。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报有家国人民情怀的人才去创新创造实现。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共同汇编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海龙(武汉江夏“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