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其实也是一种基层负担。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同时,还需发挥实干、坚持问题导向、厚植为民情怀,不断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增强干事成效。
坚持“发挥实干”,聚焦重点,让减负落到实处。长期以往,事情太多、责任太大,干不完又干不好,无疑是“负荷运转”,影响效率,不能健康良性运转。为基层减负,减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包袱”,而不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要真正破解“难题”,不仅要剔除表面问题,刀刃向内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根源,久久为功纠治顽疾,不断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还要发挥实干,聚焦重点,重在落实。根据“药方”精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切莫“雷声大,雨点小”,通知下来后拍手叫好后“杳无音讯”。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少一点目标考核,多一点实地调研;少一点任务分摊,多一点权责分明;少一点督导检查,多一点实干实效......方能让基层干部真正实现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在为群众解难题上。所以在基层减负上,是上行下效,要从根源上带头改进作风,以上率下,才能让减负落到实处。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减负不减效。减负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不能通知一来,就靠减少工作或者减少会议来“对付”,机械生硬地落实文件要求。表面在减负,实则是减效,有的甚至沦为新一轮的形式主义。真要减负,还需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拿出“硬招式”。实实在在的倾听基层声音,对基层干部反馈的事项进行分类,若是事项繁杂,责权不分的,就要理清责任边界,规范责任事项,重新制定清单,切实的减负,明确的减负;若是检查考核多的,则以问题为导向,能避免的则避免,用民主评议来代替台账资料,切实让基层干部多些务实、少些事务,能够把心思集中到抓落实上,把精力聚焦到干事业、促发展上,让减负不减效。
坚持“人民至上”,正本清源,减负还要赋能。减负减负,减的是负担,增加的是个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长远看,是让更多干部腾手来发展事业,大展拳脚。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基层减负是否取得成效,不仅要看减了多少“负担”,反映突出的“表海”“会海”“打卡”“考核”等“痕迹管理”现象是否得以整治,更要注重在减负之后,人民群众是否真正满意。要坚持人民至上,正本清源,出实招来真正减负,精准靶向整治,让基层人员聚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政策落实上。此外,还需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力物力向基层倾斜,让基层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做好党建、治理和服务工作。如此才能“解放”基层干部双手,聚焦服务和实效,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陶玉(武汉江夏“青苹果乐园”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