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眼假”到“真假难辨”再到“深度伪造”,生成一条音频只需20秒。近日,一些短视频平台涌现了大量某知名企业家吐槽的视频。事实上,那些吐槽视频是由网友利用AI软件采集该企业家原音生成的配音,但逼真的效果让不少人信以为真。只需要打开软件、动动手指,一条以假乱真的配音视频就能新鲜出炉。然而,有的视频越过了开玩笑的边界,“偷走”他人声音进行恶搞、造谣,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AI技术突飞猛进,各类应用也大行其道。AI语音合成技术亦成为热门应用领域,具有操作简单、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等优势,打破了传统语音合成技术的局限,使得个人用户能够轻松生成自然流畅的语音。无论是在娱乐领域还是商业领域,AI技术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为企业降低内容制作成本,为个人提供低成本创业,并可激发创新活力,开拓出更多的市场机会。
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AI语音合成技术的滥用,也衍生出不少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技术“偷走”他人声音,进行恶搞、造谣,严重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和声音人格权。更为严重的是,AI语音合成技术的滥用,还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一旦此类以假乱真的配音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人,用于传播虚假信息或煽动社会情绪,引发民众的警惕恐慌、跟风,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社会各界必须正视AI语音合成技术,防范滥用潜藏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制定国家统一标准,明确AI语音合成技术的使用范围和限制,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滥用技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对于涉及敏感信息的语音合成应用,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管,防止其被用于不法目的。
另一方面,科技公司在推动AI语音合成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应积极研发识别和过滤虚假语音内容的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内容甄别、审核机制,防止技术被滥用。加强技术监管和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强化AI语音合成技术的安全性,积极与监管部门合作,共享相关数据资源,共同打击犯罪行为,防止其被用于电信诈骗、身份冒用等不法目的。
与之同时,也要积极支持AI语音合成技术的正常使用,引导技术向善发展、用户有序使用,让技术为人类服务,提高大众的福祉。比如,通过AI技术推动语音交互领域的创新,如智能家居、车载导航、语音助手、即时翻译等,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交互体验。在内容创作领域,AI语音合成技术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自动生成旁白、配音等,降低创作门槛,提高创作效率。对于残障人士或语言障碍者,AI语音合成技术则可帮助他们实现更自然的语音交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德斌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