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就业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劳动力作为支撑,而高质量就业又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另一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源附加值的岗位被创造出来,这对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无疑提供了充足条件。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推动技术进步,激活就业“创造力”。
随着就业市场朝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催生了新的就业机会,将为吸纳就业提供有效支撑。要充分发挥科创引领作用,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汇聚顶尖科研人才,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建设开放型创新体系,鼓励跨界合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强化“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通过发展产业、做强企业来吸纳就业、引导创业,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加强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培训等领域的结合,励企业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就业岗位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就业良性互动。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缓解结构性失业,需要高校、政府、企业达成共识,坚持需求导向,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满足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来调整人才需求,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配置机制,科学规划创新人才链条,优化人才结构,匹配人才能力和岗位要求,实现人尽其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和培养体系,构建更加多元化的选拔通道,用好学科竞赛的早期发现功能,增强人才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靶向性。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产业教育相融合、校企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实训等场景式、项目式教学模式走出国门、校门,走进企业、工厂、研究院所,使人才充分掌握产业前沿技术、胜任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熟练掌握新生产工具,从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实现高质量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多方共同协作,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围。既要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开辟招才引智“绿色通道”,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重要板块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兑现,确保各项扶持政策用好用足,加速释放政策聚才惠才的叠加效应。更要聚焦人才需求,坚持资源共享、数智赋能,提档“一站式”人才服务,打造全链条、定制化人才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势。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将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发展红线和核心目标,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更好的工作”托举起广大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郑春丽(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