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突破底线,“网络炫富”终成笑话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15:3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网友在社交平台称“20岁生日奶奶给了1.8亿”,随后晒出大量豪车、名画、名表、文物、收藏、24亿存款等信息,引发网络热议。然而,经公安机关调查,他晒出的信息都是网络下载或者P图所得,所谓“富二代”身份也是故意捏造,“1.8亿”的童话也伴随着警方通告成为了网络笑话。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一系列炫富网红开始走红,他们大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奢靡生活,吸引流量后,就开始直播卖货。前段时间,被封禁的头部网红“王权红星”“鲍鱼家姐”“柏公子”等就是这类“炫富”网红。封杀他们并不是因为“富”是原罪,相反国家一直鼓励合法致富、勤劳致富、创新致富。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从来都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向着“共同富裕”有条不紊地迈进,“富民”之路,我们走得踏实而坚定。而这些炫富网红,他们剑走偏锋,并非单纯的生活分享,所谓的“壕无人性”也都是包装所得,为的是直播生意,求的是粉丝流量。

当然,无论是真富还是假富,都不该拿来过度炫耀。社交平台上高密度的炫富内容难免在无形之中把物质主义、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传输给粉丝,尤其对价值观尚在形成中的未成年,容易扭曲他们的财富观和事业观,产生“穷即原罪,富即正义”的认知偏差。此外,网络炫富产生的贫富差距感,可能引发“仇富”的社会情绪,加重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焦虑和对立,不利于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

“炫富”乱象频发的背后和当下“快文化”带来的精神贫瘠密不可分。这些年短视频文化快速崛起,要在十几秒的时间带给网民巨大的冲击就少不了利用观众的猎奇心理,因此“炫富”成为了让视频“出圈”的一大利器。同时,“短平快”内容的长期投喂,网民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思考和分析的过程,只是一味的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另外,大量出现的因为流量而一夜暴富的网红更是让许多网民衍生出不劳而获、急功近利的负面想法。

对于这种助长金钱至上、刺激公众焦虑、污染网络生态的炫富“毒瘤”,必须坚决拔除。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的通知》,将“迎合低俗需求制造炫富人设,刻意展示金钱堆砌的奢侈生活,借此吸粉引流”列为重点整治内容,充分展现出我们对网络“炫富”零容忍的态度。作为乱象产生源头的各大社交平台更要履行主体责任,担负社会责任,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与监管,利用技术手段摸排审核监管盲区,强化对主播的管理,同时要对清理出来的“毒瘤”账号进行封号和处罚处理,绝不能“高举轻放”“心慈手软”,让这些账号“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此外,平台要给予优质、正能量视频更多流量推送,比如台上十年苦功、网上一夕走红的传统戏曲演员;专注于非遗技艺复原传播的手工艺人;舍己为人、救死扶伤的平民英雄,等等。媒体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鼓励大家脚踏实地,以勤劳努力获取财富,倡导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和消费观。

网络空间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整治不良账号,净化网络生态,需要多方持续形成合力。作为网民,我们也要敢于对诸如“炫富”类不良价值观说“不”,向兜售低级庸俗人设的“网红”亮剑,积极做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网络空间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受益者。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文星(武汉经开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