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近日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新“玩法”遭到消费者吐槽,引发关注。很多消费者反映,自己默认的付款方式莫名其妙变成了“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直接下单了。上海市消保委模拟消费者进行体验,发现平台存在默认开通“先用后付”,未充分提示逾期后果,开通后想关闭却非常困难等问题。
“先用后付”支付模式操作简单,跳过了繁琐的验证、输密码等环节,还可获得免息待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灵活的购物体验。然而,当平台偷偷改变消费者付款方式,通过默认开通、诱导开通“先用后付”功能,且“易开难关”时,原本的便利性就转化为潜在风险,消费者可能因一时冲动而过度消费,在后续还款时面临经济压力,还容易发生误操作、遭盗刷等风险,导致钱财蒙受损失。
众多消费者反馈,“先用后付”的开通按钮普遍设置显眼,甚至平台会将该功能“自动勾选”,消费者无意间就开通了,但要想关掉“先用后付”,则需要经过多层页面,从支付设置进去后,才能找到“先用后付”的开关。而且,部分平台规则要求,若是存在未完成订单,暂时不可关闭此项功能,只能等待全部订单收货或售后结束,且在此期间不再下新单,才能关闭。
由此可见,平台如此设置,就是为诱导消费者开通“先用后付”功能,让支付环节更简单,以达到促销目的。而平台采取“易开难关”的策略,亦是藉此阻拦消费者,让其感到麻烦、操作步骤繁琐,被迫放弃主动关闭该功能的念头,从而留住用户。但是,平台的此种做法,剥夺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属于违规行为,并不妥当。
而且,有的消费者只是想收藏商品或先添加到购物车,方便比价和统一结算,却变成了直接下单;也有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过商品,导致驿站里都是自家包裹不说,后续还产生了违约金和逾期费用。这些误操作,均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还可能因违约而导致个人信用评级下降,影响到工作与生活,损失大焉。
因此,电商平台在推广“先用后付”模式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自主权,提供清晰、简单的开通和关闭流程,既要能“一键开通”,也要能“一键关闭”,确保消费者能够轻松自如地操作,且不可默认开启、自动勾选等。同时,平台还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倡导理性消费观,避免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还应提醒消费者,“先用后付”属于信用消费,有违约逾期风险,要及时还款。平台需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支付系统的安全性,防范数据泄露,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隐私。
消费者在使用“先用后付”功能时,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和理性态度,充分了解该功能的操作流程和潜在风险,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使用。同时,增强风险意识,科学规划消费和还款计划,避免因过度超前消费导致经济压力过大。消费者应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想决定关闭该功能,就积极主动实施行动,并对平台的违规行为采取抵制、投诉等,以迫使平台合规经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江德斌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