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厚植成长沃土,让产业工人更加出彩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15:05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据悉,《意见》明确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培育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发展路径,提高经济收入水平,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让产业工人更好地建功立业,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国家历来重视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系列举措,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源头活水。厚植产业工人成长沃土,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激励和鼓舞更多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针对高水平后备工人的培育,《意见》清晰指明了方向,即加速构建职普融通、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新体系。这一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无缝对接,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从而孕育出既精通理论知识又擅长实践操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产业人才。在这一创新体系中,尤为注重教学与实干的深度融合。通过精心设计与实施实践操作环节,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学习中实践,确保他们能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真正成长为“毕业即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对于那些渴望拓展知识储备、紧跟产业技术更新步伐的工人,《意见》着重强调了国家各类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这些平台将成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的得力助手,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助力他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从而保持与时代发展同步,持续提升个人能力与竞争力,为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围绕产业工人制定人才补贴、技能培训、学历教育、职称评审等政策措施,不断拓展产业工人的知识结构、技能深度,提升产业工人的核心吸引力、竞争力。健全完善薪酬分配方案,将技能水平、劳动贡献与薪酬水平挂钩,确保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劳动贡献与其薪酬水平紧密相连,坚持“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创新多得”,让技高一筹者薪高一等,让产业工人辛苦劳动有所回报,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向上攀登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职工生活保障相关制度,落实员工体检、带薪休假、职工疗养等福利待遇,大力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

深入挖掘产业工人中的模范榜样,借助“台、网、端、微”全媒体视角,主动做好典型人物事迹选树宣传,让更多的产业工人脱颖而出,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被人们所熟知和推崇,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的良好氛围。比如,广西《桂有技能挑战无限》节目是一档劳动技能类电视节目,以“竞技+评审+表演”为表现形式,聚焦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邀请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广西工匠、绝技绝活达人等各行各业技术精英和产业工人代表、专家评委参与节目录制,全方位展现了技术工人的高超技能。这档节目为产业工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的平台,让他们的精湛技艺被大众所看到和认可,吸引了数百万人次观看。不仅在广西地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人们对产业工人技能的关注和赞叹,激发了广大产业工人追求卓越技能的热情,也让社会大众更加尊重产业工人的劳动成果,认识到他们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推动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激励他们不断追求更高的技能水平,实现从普通工人向高技能人才,乃至大国工匠的华丽蜕变,让产业工人在新时代更加出彩,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 潘璐(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人民法院)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