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城市特色不丢 方能厚植乡愁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23:2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日前,荆州市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荆州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和更新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标志着这条百年老街焕新姿工程进入了倒计时。

按照批复所示,在胜利街红线范围内,将对现状建筑面积17310.02平方米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其中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面积4086.93平方米、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修缮面积5261.69平方米、历史建筑修缮面积4876.08平方米、传统风貌建筑修缮面积3085.32平方米。市政基础配套设施也将同步改造提升,整个项目估算总投资34998.35万元。

春风潮起,秋雨月落,历史地段在城市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宽窄不一的97条列巷,鱼骨状依江分布,向为沙市城市文化的典型特色与表征。遥忆昔日,因了防范洪汛水患,沙市主城区循江而建,由南向北依次为堤街、中山路和胜利街。“楚江鳞鳞绿如酿,衔尾江边系朱舫”,这是宋代陆游笔下沙市临江的风物;“舟船夜贳千门酒,楼阁春藏十里花”,这是明代王启茂笔下沙市巷陌的景观。在泛黄且久远的时空里,沙市主街、辅街、巷道,叠印着古往今来太多文人骚客、商贾名流、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等百色人众的面孔,“九十铺”“小汉口”“三楚重镇”口传美誉里,也涵纳着沙市民众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桑梓情愫。

常言道,越地域越中国,越民族越世界。但凡一座城市能在浮世沧桑、春雨秋霜中生存下来,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地域特色文化赋能,藉此带来与其它城市的差异化,从而拥有更具自信,更加明显的辨识度。

荆州女作家安然在其著作《沙市人家》中,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叙事浓情饱蘸、记实清新淡雅,夹叙夹议地摹写了沙市大赛巷66号曾家老屋缭绕四维的历史风云和起伏跌宕的人物命运。小巷悠长,屋瓦漏阳、老屋温馨,在曾家老屋三进二层楼的大院里,四水归堂的天井陈设、厚重古朴的木雕楼栏、棱角简明的镂空花窗、做工精制的明清家具,作者倾情倾力展开了“一卷深入历史细部的家族史”,受到众多客居海内外沙市人的好评和赞誉。恰因为,作为通史卷轴,作为人生的缩影和历史的镜像,沙市小巷承载有许多人铭记于心的岁月回忆,萦绕有不曾消散的市井气息,寄托有无法割舍的怀旧情愫。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建筑是凝固的史书。不独曾家老屋,沙市胜利老街也是众多俊贤大家生命的摇篮和原点,从中走出了慈禧太后御前女官德龄公主、《红楼梦》索隐派大家邓狂言,戏剧大师余上沅,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裕志。感悟生命、体验风骨、触摸经典,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于此而言,胜利街不仅是沙市的荆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透过被历史扫过的风烟,徜徉在青石板路上,目光探摸两侧斑驳沧桑的街屋旧痕,依稀间,每一块砖每一根柱都浸透了市井人家的欢声笑语,每一扇雕花方窗每一块木质搁板都记录着饮食男女的烟火故事,曾经的繁华、曾经的风雨,仿若岁月收藏的古画,让胜利街呈现不一样的城市风貌。

文化千古秀,龙凤天下容。行走万里,方知家乡最美;看尽繁华,才知故土最亲。相信修缮一新、凭巷生辉的胜利街,在着力打造文旅空间的同时,亦能温暖一方民心。楚韵悠长,传承千年;古典今韵,脉息相通。摒弃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城规俗套,唯有城市特色不丢,万种深情便可寄乡愁。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非常关注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