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李子柒改名回归,传承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17:4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1月13日,一则“李子柒身份证改名”的消息如巨石投湖,掀起千层浪,瞬间占据热搜榜首。这看似简单的改名之举,实则蕴含着李子柒对自我身份更深刻的认同与重塑,也预示着她在非遗传承道路上新的启航。

李子柒,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个人标识,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回首往昔,她以自媒体为独特画笔,在全球文化的广袤画卷上勾勒出中国非遗文化的壮丽山河。她镜头里的画面,似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画卷,满是岁月沉淀的韵味与诗意。从传统农耕的质朴生活到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制作,她像一位虔诚的文化守护者,将那些在现代社会边缘挣扎、濒临遗忘的非遗瑰宝拾起,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镶嵌于大众视野的璀璨星空。

停更三年,对于网络创作者而言是漫长的空白,但对于李子柒,却是幕后精心打磨的修行。在这期间,世界风云变幻,网络环境日新月异,观众口味不断更迭,然而她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初心坚如磐石。当她携新作品重归大众视野,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内容更新,更是一位文化传承者在岁月洗礼后的坚守,是对初心的矢志不渝,熠熠生辉。

深入剖析可知,李子柒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地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在快节奏、高科技充斥的现代世界,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宁静质朴的精神家园。她的作品犹如甘霖与清风,滋润了干涸心灵,吹散了浮躁喧嚣。她所展现的传统农耕生活,那一方小小的田园,宛如世外桃源。四季的蔬菜瓜果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从播种时对土地的虔诚,到收获时对自然恩赐的感恩,每一个环节都奏响了对自然敬畏、对生命礼赞的和谐乐章。这种呈现不是对落后的留恋,而是对纯粹生活方式的向往与缅怀。

在非遗文化传播领域,李子柒更是功不可没。中国非遗文化丰富而深厚,却长期因传播途径和展示舞台有限,如明珠蒙尘,不少技艺在濒危边缘艰难传承。李子柒的视频,将蜀绣、竹编、活字印刷等古老手工艺呈现给全球观众。观众能看到竹子在她手中变成精致竹制品,丝线化为美轮美奂的刺绣。以蜀绣为例,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蜀绣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针法独特多变,针脚整齐细腻,掺色轻柔似梦,虚实合度如韵,变化丰富若繁星。李子柒通过视频,将蜀绣从选材、配线到刺绣的全过程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无数对蜀绣一无所知的人如发现新大陆般,被其深深吸引,也让这古老的蜀绣技艺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重放光彩。她对非遗文化的展示,是对其背后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精彩演绎。

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交流融合日益频繁,李子柒的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她的视频如文化巨轮,满载东方韵味和文化内涵,在海外平台乘风破浪,吸引大量粉丝。对于外国观众而言,这是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殿堂的金色大门。没有生硬说教和强制宣传,只有如诗如画的田园生活画卷和精湛绝伦的传统技艺表演。这种以平凡生活为载体、以古老技艺为核心的文化传播模式,如一条跨越文化鸿沟的友谊之桥,轻松地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连接在一起,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园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在当今社会的宏大叙事中,文化传承与发展是一道永恒的命题。李子柒用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绝非时代弃儿。只要契合时代脉搏,它就能在现代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进而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同时,她也彰显了自媒体在文化传承传播中的强大力量,让尘封的文化瑰宝重放光芒。

李子柒的回归是文化的凯旋,是心灵的归宿。她将继续以“李子柒”之名,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照亮更多人心灵的那盏文化灯塔,引领更多人踏上文化传承的神圣征程,守护人类智慧与情感交织的非遗文化瑰宝。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