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今年10月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35年左右,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作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广大农村,如何让留守老人享有健康美满的晚年,确保农村留守老人在人生的后半程也能有尊严、有质量的老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
提升村民参保意识,夯实农村养老经济基础。在靠劳力获取收入的农村,一旦人进入老年,劳动能力减弱导致收入下降,疾病带来开支加大,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农村养老问题更突出。建议从三个方面做好基层保险征收,让农村老人有政策帮扶,有钱养老。加强业务培训,比如在乡镇开展业务培训会、邀请人社专家开展政策解读和业务培训,提升村委会工作人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加强宣传,通过群众代表会、湾子屋场会等会议宣传农村参保的重要性,利用村村响、宣传单等方式扩大群众知晓率。提高办事效率,技术升级参保流程,让参保更简洁、便捷。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农村智慧养老水平。通过政府补贴,降低养老智能产品价格,用智慧科技切实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无人陪护、就医难的困境。要畅通老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渠道,让外出务工的家属实时观察老人生活情况,解决老人陪伴问题。同时通过便携式手表等简易医疗设备,实时监测心率、血氧、体温等基础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家人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实施救援。还要建立老人身体健康数据库,让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医疗设备所采集的老年人身体信息,能统一上传到云端,这些数据能反馈老人最真实的健康状况,并对日后的医疗行为提供数据支持。在上述方面,有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探索。比如,10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厂家,共同参加孝感举行的首届孝文化老年用品博览会,湖北全省涉老企业达2万多家。湖北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全环节养老“黑科技”层出不穷。
补充养老服务人才,强化农村养老服务基础。受资金、发展等各方面条件约束,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紧缺,只有不断培养人才,完善配套设备、资金,才能为农村留住养老服务类人才。完善培训机制,引导高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鼓励高校与村委会联合开展实践实训。据了解,湖北已建立武汉、宜昌、咸宁3个省级培训基地,每年拨付财政补贴,“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培训护理员11.27万人次。完善政策保障,要结合养老服务岗位特点设置村委会后备干部招聘,拓宽养老服务人才到农村就业的渠道,对到农村等养老服务基础薄弱地区就业创业的加大支持资金力度。
在老龄化进程中,推进农村养老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要努力以敬老、尊老、助老、为老之心,共同编织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之网,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夕阳的余晖中,享受到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与便捷,聚力实现“老有颐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洪晓莉(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