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冬,沉寂三年的知名文化博主李子柒带着她精心打造的“漆器”非遗作品,重返公众视野。她的复出迅速“燎原”,在短时间内流量登顶,累计播放量突破5亿人次,大家纷纷留言,“终于等到你”“白月光归来”......这不仅是李子柒个人的华丽蜕变,更是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与传承的最佳注脚。在这个快餐化的时代,李子柒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内容为王”永不过时。
李子柒创作的内容,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技艺展示,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生活哲学、时代精神深度融合的艺术盛宴。她以独特视角,将活字印刷、蜀绣、漆器等古老的非遗技艺,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视频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热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时代坐标,焕发新的生机。
李子柒的复出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的无限可能。在内容创作中,她不仅还原了传统技艺的制作流程,更将这些技艺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创造出了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共鸣。这种创新性转化,证明了只有“正能量”才能赢得“大流量”的真理力量。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坚持守正创新,知其来、明其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其中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相结合,从传统中发掘出于时代接轨的内容,让文化作品既具有厚重感又有时代活力。
其次,我们要坚持人民立场,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和享用者。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将人民史观贯穿全过程,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想要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文化繁荣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再者,我们加快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不跟上群众的步伐、跟上科技的变化,就难以创作出优质内容,我们要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相结合,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影视、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传播传统文化,同时加强不同文化间的转化,让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和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与此同时要加快培养优秀文化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通过教育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才,努力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使其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的重要力量。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比如,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为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要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传统文化在良好的状态中成长,行进在历史正确的轨道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承。李子柒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内心有焰火,勤于实践、躬于坚持、贴近生活,就一定能够创作出精彩的内容,推动传统文化换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喻潇(湖北宜昌)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