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劣质羽绒制品以丝充绒”“你买的羽绒被可能是劣质飞丝被”引发热议。11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向河北省、江苏省、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出挂牌督办通知书,对3地查处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羽绒制品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假羽绒带不来真温暖。加快源头追溯,实现从生产到销售过程的全流程、长效化监管,对违法商家重拳出击,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羽绒服里没羽绒”直接原因是不法商家追求利益最大化,动起“歪脑筋”,用“粉碎毛”“短丝绒”等材料替代真羽绒,以获取更高利润。这些劣质材料外观上与真羽绒较相似,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不法商家正是凭借“信息差”,通过检测作假、低价促销等手段,诱使消费者陷入其精心布置的“羽绒陷进”。而电商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不严,则给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使其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生产、销售伪劣羽绒服。这些乱象不仅严重破坏市场秩序,更是对正规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
电商平台作为销售渠道,必须承担起“监督员”责任。平台应当加强对入驻商家和上架产品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营业资质、产品检验合格证等资料。要完善搜索推送机制,让质优物美的羽绒服获得更多流量,用心守护好冬日里的温暖。应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对于消费者反映的质量问题要迅速响应、及时处理,对违规商家采取下架、禁售等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台只有让作假者受惩、为诚信者撑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监管部门更需主动作为,让监管“长牙带刺”,提高违法成本。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甚至伪造检测证明,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环境。对此,要形成生产销售、线下线上齐抓共管的联动执法机制。一方面,要开展常态化的执法检查,通过随机抽检、专项执法等方式,对市场上的羽绒服进行排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对违法商家,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另一方面,要完善电商平台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了电商平台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市场监管的“铜墙铁壁”。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渠道和品牌,仔细查看商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羽绒的种类、充绒量等信息。掌握鉴别方法,如观察羽绒的蓬松度、手感等,以便能够选出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羽绒服。还要保留好原始购物凭证,如支付记录、发票、保修卡等,在发现质量问题后及时通过平台客服、12345、12315等渠道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井蒙尧(武汉市江汉区民族街道)
责编:廖逢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