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市市通高铁”助力湖北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0日14:1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信号开放,车门关闭,到点开车!”12月8日上午10时36分,随着武昌南机务段动车司机潘梗的一声发车指令,荆荆高铁首发列车G6803次迅速驶离荆门西站站台,风驰电掣地奔向武汉,这标志着全长77.48公里的荆(门)荆(州)高铁通车运营,湖北17个市州自此迈入“市市通高铁”的新时代。荆荆高铁接入汉宜铁路后,与全国高铁网互联互通,补齐了湖北中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短板,将便利沿线人民出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积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条新的交通线路都承载人民幸福梦想。荆荆高铁的建成开通,将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有力促进相关地方产业互融、要素互济、优势互补,是一条为民造福之路、交通蝶变之路、发展腾飞之路。湖北要以荆荆高铁的建成开通为新的起点,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助力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列车飞驰重构时空串起“流动的中国”。荆荆高铁是衔接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江通道和呼南通道的重要线路,北起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荆门西站,南至汉口至宜昌铁路荆州站,总投资117亿元、全长77.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荆门西站、沙洋西站、荆州站(扩建)3 座车站。开通后,荆门与荆州之间实现半小时直达,武汉与荆门之间的铁路旅行时间从近4小时减至约1个半小时。近年来,湖北省高铁建设蓬勃发展,沿江高铁湖北段、武汉枢纽直通线等11条线路正加快推进,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高铁里程将超过2700公里,高铁里程排名将跃升至全国前五。我们不仅要把高铁建设好,更要管好用好。

首先,要强化高标运营,全力保障荆荆高铁等高铁线畅通高效、安全有序运行,提供惠民便民、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要;其次,要强化高效协作,加快推进在建拟建高铁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不断完善高速铁路网,进一步提升湖北作为陆海空三个丝绸之路交汇点的枢纽地位;要强化高铁赋能,推进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人物资信四流汇聚,更好促进三大都市圈协同融通、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更大力量。此外,要统筹推进铁路干线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全面提升湖北路网规模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要聚焦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切实管好用好包括荆荆高铁在内的区域铁路网,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和功能,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列车跑起来,让中国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是我们这代人的梦想和使命。荆荆高铁是江汉平原腹地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武广高铁2009年开通运营,是中国第一批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从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到2024年荆荆高铁跑起来,15年,历史长河的一瞬间,却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奇迹:从无到有,再到运营里程4.6万公里的高铁网,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飞跃。高铁沿线,高铁新城、高铁新区、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数据显示,在武广高铁开通后的第一个春节,武汉旅游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就同比增长6.4%,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5%,其中来自广东的游客量大增。武广高铁沿线的地级市咸宁,眼见一些好项目从“花落别家”到纷至沓来:高铁开通一年来,当地引进项目462个,合同引资近300亿元。

独木难支,合抱成林。单独的铁路线直接服务范围有限,只有编织成网,路网覆盖和服务功能才能得到整体性跃升。高铁线越多,越能形成网络。网络形成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例如,长三角地区凭借发达的高铁网,逐渐形成“一小时都市圈”。从上海出发,不论到南京、杭州、合肥三个省会,还是到徐州、湖州、黄山等旅游城市,节假日的高铁票几乎都要“抢”。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上海最有优势、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功能,也在更快、更广地向整个长三角辐射。目前,湖北初步构建起以京广高铁、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为纵向、横向,以汉十高铁、武九高铁为西北-东南走向,以郑渝高铁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骨干高铁网络。在湖北,因为高铁网的布局,三大都市圈连接得更紧密。网越织越密,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的能级也逐步提升。湖北省GDP从2009年的1.3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5.58万亿元。15年,跃升4.3倍。

莫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全国,湖北与“四极”构架中的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城市群深度链接。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构建更加完善的高铁网络体系,为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凝聚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