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辅导孩子作业致家长被“气到住院”的新闻引发热议,杭州妈妈血压飙高、南阳父亲胸闷送医等,这些并非个例。为什么辅导作业从亲子互动转变为“战场”呢?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焦虑、亲子沟通误区,恰是亟待拆解的关键问题。
家长起初怀着质朴的期许辅导孩子,然而孩子的懵懂与频繁出错,逐渐消磨着家长的耐心。一道算术题讲多遍仍不懂,拼音反复教仍混淆,家长语气不自觉严厉起来,孩子在斥责下更紧张,错误增多,恶性循环致怒火中烧。
这怒火源于社会教育焦虑。当下竞争激烈,家长视成绩为孩子未来成败关键,紧盯作业实则担忧前程,焦虑催生攀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秀更激化矛盾。
但一味苛责家长也不公平,亲子沟通不畅与方法失当是矛盾激化的主因。多数家长未接受专业教育指导,以成人视角灌输知识,忽略孩子独特的学习规律与心理状态。脑科学研究表明,低年龄段孩子注意力短暂、思维具象,抽象知识需反复咀嚼、多元呈现才能领会;而家长反复枯燥讲解,孩子抵触情绪滋生。更有家长在气头上口不择言,批评夹杂人身攻击,“怎么这么笨”“这点都学不会”,重伤孩子自尊心,亲子关系恶化,作业辅导现场沦为情绪“修罗场”。长此以往,危害极大。孩子失去学习乐趣,心生恐惧甚至厌学逃学;家长也满心无奈,家庭氛围压抑。
要破此局,首在家长“自救”,调整心态是重中之重。要认清孩子成长是循序渐进的马拉松,非一朝一夕之功,成绩起伏实属正常。挣脱功利教育的桎梏,挖掘孩子多元闪光点,注重人格与心理健康。同时要钻研教育方法,借助网络课程、教育书籍,学习亲子沟通话术技巧,将辅导作业从“命令式灌输”扭转为“启发式探索”。
学校与社会也不能缺位。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家长培训讲座,每月定期邀请儿童心理学专家入校,分享有效辅导策略知识,搭建家校沟通桥梁,精准反馈孩子在校情况,让家长辅导有的放矢;还有些社区积极组织亲子互动活动,打造“亲子周末营”,设计趣味知识竞赛、手工合作项目等,舒缓家庭日常紧绷神经,营造共育友好氛围。线上教育平台不妨推出“家长辅导指南”专题,集纳优质方法案例,供家长按需“充电”。
辅导作业不该是亲子关系的“雷区”,而是携手成长的契机。家长以平和之心为舟、科学方法为桨,定能平稳穿行知识传授之河,驶向孩子健康成长、亲子亲密无间的彼岸。彼时回首,作业上的对错不过是小风波,一路沉淀的爱意与陪伴,才是滋养家庭幸福的源头活水,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