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处长江中下游起点,是鄂西秦巴山脉、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七山两水一分田”,赋予宜昌丰富的林业资源。近日,宜昌市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 谱写生态建设新篇章的令》,巩固林长制“国家激励表扬市”工作成果,努力在筑牢三峡生态屏障上走在前、作示范。
近年来,宜昌通过构建林长制体系,设立四级林长8000余名,通过实化护林体制和创新生态保护协同机制,让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切实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宜昌在全省率先制定林长巡林制度,引导林长围绕重点工作、带着问题清单、紧盯实际效果规范巡林;率先出台林长制办事机构工作职责,加强基层林长制机构建设,推进乡镇林长办实体化运行;组建宜昌市林长制工作宣讲团,培训各级林长和护林员等1.8万人次。在各级林长牵头督办下,宜昌率先破解“化工围江”困局,腾退港口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打造了长江宜昌段232公里生态廊道;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修复长江、清江生态廊道;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试点,推进全域生态复绿。如今,漫步宜昌长江边,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江豚踊跃、白鹭翩飞的现实景象可观可感。
自推行林长制以来,宜昌不仅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履职尽责,更在“制”上不断探索创新。从推行“山头林长”制度到“林长+园林绿地”,从“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到“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再到牵头联合荆州、荆门、恩施和神农架,出台《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宜昌通过构建“林长+”机制,多方面扩展林长职能,不断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修复、森林质量提升、护林队伍建设,实现林长制由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
作为林长,不仅要护林,还要想办法发展林下经济,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宜昌充分发挥“林长+”机制活力,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禀赋,催生多种林下经济形式。秭归县、五峰县被确定为“两山”转化示范县,长阳资丘飞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夷陵众赢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林药种植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宜都林下养殖、远安林下松菌、点军橘林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均蓬勃发展。宜昌还充分发挥林长制制度优势,启动“林业碳汇+生态司法”试点工作,选择秭归、长阳试点引导涉林案件违法行为人通过自愿认购林业碳汇的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的有机统一,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越拓越宽。2023年,宜昌林业产业总产值684.5亿元,同比增长11%;森林总碳储量达到4389万吨,天然林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1065亿元。
岁月如歌,生态前行。不负青山,方得金山。如今,宜昌正锚定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目标,切实履林长之责、行林长之实、管林长之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精准推进生态建设,开展“增花添彩”行动,着力实施“增量提质、立体绿化、串园连山、花漾宜昌”四大重点工程,一幅“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学敏(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