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湖北作典型发言。近年来,湖北省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加速恢复的良好态势,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三大旗舰物种在湖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以其浩荡的水流润泽着沿岸的万千生灵。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长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压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例如,总氮和总磷的超标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长江的水质安全;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破坏了长江的自然生态结构;生态破坏严重,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长江流域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数量急剧减少。
最清澈的江水,靠的是最严的保护措施。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湖北省出台了《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湖北省城镇污水管网整治攻坚战行动方案(2023-2027)》、《湖北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水利系统河湖清漂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坚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系统施策。其目标是持续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质效,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湖北各地用实际行动,擦亮了“江豚之歌,生态之美”的绚丽名片。近年来,武汉、荆州、宜昌长江江段频现成群的江豚,“客饭江豚美,仍须滞此留”成为湖北长江段最美“诗篇”。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人工饲养繁育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头,3头“江豚宝宝”在此诞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取得了长江鲟子三代繁育技术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该物种在人工产卵场的自然繁殖。今年3月,长江鲟的自然产卵量激增至48万粒,且受精率高达约83%。这一成果标志着,对于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野外灭绝”状态的长江鲟而言,其种群恢复与家园重建之路或许已初现曙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翦东灏(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