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到一则消息:经过近两年的周密细致工作,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组织,湖北省地质局承担具体实施的湖北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即将圆满收官。初步成果显示,湖北省旅游资源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特色鲜明的可喜局面,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湖北建设文旅大省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科学注释。这份沉甸甸的成果,更为湖北正在开展的“传承荆楚文化精神,建设长江文化高地”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
利用丰富的调查技术手段和富有特色的创意,系统摸清和掌握全省13个市(州)、103个县(市、区)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家底,科学回答旅游资源“在哪里”、“好在哪”、“咋利用”等问题,湖北省的做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精细化调查,弄清楚旅游资源栖身之地。为进一步提高保护和管理水平,在省、市(州)、县(市、区)文旅部门的支持下,湖北省地质局利用地质调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全方位、全覆盖地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为了提交精品成果,他们制定了普查工作技术标准和工作规程,明确了“六统一”规范的工作程序,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体系、统一工作方法、统一操作流程、统一质控方法、统一成果表达。为保证成果进度,采取了“一日一汇总、一周一总结、一月一通报”的进度控制管理机制,对不同阶段的工作成果,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等质量控制检查,保障成果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均衡性。在实地调查中,摸索出“查”“找”“问”“议”四字要诀,走遍每一个村庄查找资源,实现应普尽普,保障了调查的全面、深入、详尽。
接着,精准化阐释,形象阐释资源价值可贵之处。在门类众多的旅游资源中,以山水见长的地质景观占比大,也最具吸引力。地质景观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也是地质历史沧海桑田变迁的见证。解读风情万种地理形态的前世今生,阐释自然景观的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展示地质科学独特魅力的绝佳窗口。在这次普查中,在推动完善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地质技术人员以匠心独具的专业视角,以美轮美奂的生动语言,把具有世界意义的长江三峡大峡谷带、富有传奇色彩的道教圣地武当72峰,以及位于宜昌黄花场的全球奥陶系地层剖面最后一颗“金钉子”等地质奇观,或科学、或历史、或文学、或艺术去诠释、演绎,言其状,绘其美,让更多的普通人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感悟到地球之厚重,享受到丰盛的地质科普大餐!
再次,沉浸式开发,为活化旅游资源提供应用场景。形态迥异的景观各美其美,依托自然景观实施的旅游精品打造行动,正在成为文旅行业的“新宠”。对发现的自然资源,遵循“地学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要”的思路,在提出保护利用建议的同时,更要深度挖掘文旅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比如,在制作解说牌、纪念碑、旅游二维码、科普电影等方式外,还要综合旅游、文化、生物学、建筑园林、历史人文等不同专业知识,利用各种不同的高科技(如全息投影、AR增强现实互动、VR虚拟现实、超大球幕等)手段,创新表达形式,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和人文情怀,诸如地质科技体验、发现宝藏体验、猎奇探险体验、康养研学体验等多元化、沉浸式应用场景,使游客在体会诗和远方的惬意的同时,还会有一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文化享受。
统计资料显示,2023年国内旅游出行48.91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这表明,文化和旅游消费已成为更多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文化自信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的必然结果。用全新的资源观和价值观,重新认识和评价文化和旅游资源,让文旅资源“保护好”,更要“活起来”,为文旅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新产品、新业态助力赋能,应该而且值得!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伯轩(河南省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
责编:赵秀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