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19:0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春夏秋冬轮转不息,风雨彩虹见证不凡。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高度评价新质生产力之树结出的累累硕果,为坚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了信心和底气。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敢于打破体制机制“铁笼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安徽小岗村实行“大包干”,拉开农村改革的大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注入强大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立足各地区具体实际,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紧扭住科技创新“牛鼻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33278.2亿元,增长8.1%。截至2023年末,我国境内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401.5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超过四成,成为世界上首个境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位居全球第12位,是全球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随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催生出全新的生产力质态。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力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子”。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当前,世界主要国家持续开展产业竞赛,不断推进纺织、钢铁、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回归,加大对数字创意、新能源、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力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仍面临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要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既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又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出一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得益彰、比翼双飞的新路子,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沃土。

2024砥砺前行,2025蓄势奋进。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力跃升的历史性机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中国经济巨轮必将劈波斩浪、风景可期。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柯娟娟(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