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湖北省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4》,揭晓了“2024湖北省综合竞争力百强镇”名单。宜昌市14个乡镇上榜,上榜数居市州第一,其中宜都市枝城镇居第三位。何以枝城?是她厚重而又丰盈的历史,是她逝去的如水流年与游子的不老乡愁,是她通衢喧阗的上河楼船与水门街市,是她交织生活与艺术、串起现实与梦想的诗意生活。
枝城镇古称“丹阳”,有着2000多年历史。自宋代起,即沿河成街、临水建房。或许是奔流不息的长江赋予了她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或许是曾经沧桑的峥嵘岁月给予了她独特的坚韧与执着……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近观还是远眺,枝城都有着一种古朴与灵动的美,有着一种奔放与委婉的韵味。那顺江而下的白水古渡、枝城老码头、沙沱码头……是太多本地人午夜梦回的童年片段,是太多外地人背井离乡奔赴梦想的青春印记,是南来北往的客商交换货物的时代烙印,是两岸渔民辛苦捕捞穿梭渔市的心酸与念想。“纵横市肆绕山坡,车马红尘逼眼过。试看古杨残照里,洛阳好景不须多”,这是明朝何勖对沙沱繁荣盛景的记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这是枝城交给昨天与今天的答卷,在中国地图上,她仍是那个相较于洛阳的美丽传奇。
曾经的白水古渡已然不在,只有一个界碑孤独地立在当年那个繁华的渡口。那条古老而破旧的乌篷船,还有那个三十年如一日摆渡的老人,早已是记忆里尘封的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横跨于江上的铁道与机器轰鸣的现代工厂。然而记忆里那咿呀咿呀的摇橹声,却回响在每一个过客的耳畔,好似沈从文的《边城》。渡口、渡船、老人,水草的腥味以及每个人肩挑手扛行色匆匆的烟火生活……这是枝城的《边城》,它干净、纯粹,美得就像一个梦,梦里的故事各有不同,但那挥之不去的乡愁却是如一的。于是《白水古渡》《古韵丹阳》《丹阳渔歌》《小船摇呀摇》等诗歌与歌曲应运而生,还有从西湖公园丹阳书院飘来的丹阳小调……这是枝城的声音,是她那迁徙奔波的儿女给予自己的心灵抚慰,也是对她最深情的怀念与赞美。
三峡门城地,楚蜀咽喉城。码头林立的枝城是秦置郡县时的“小苏杭”,沙沱码头旧称“小汉口”,自明清开始繁华。商贾云集、文人荟萃,顺江而下的人潮,一拨拨上码头、转火车的盛况,仿佛就在昨日。过去壮观的六大城门,今天也只有西门、小东门以及还能看到丝缕古城身影的北门矶头。但翘角飞檐的文宫塔、依稀可见的吊脚楼,还有福星山上的烈士陵园见证着小镇悠久的历史。薛氏族人古宅、屡遭长江水患肆虐且岿然守护古镇的古城墙,沉淀着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忆往昔看今朝,今天的枝城正一步步发展为交通枢纽工业重镇:枝城港口日均吞吐量超4万吨,是中西北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力支撑;湖北宜化、华新水泥等知名企业落户枝城,构建起化工建材工业园园区产业链……自古灵秀地、再逢云蒸时,与时俱进的枝城新镇依然是那个闪亮的“传奇”。
朝阳广场红白相间的灯塔依然高高耸立,它是经年不灭的航标灯塔,是枝城于长江于世界永远的地标。它是诗和远方,引领着枝城一枝独秀、活力满城,向着更好更高更强……是美丽的紫山冬翠,杜甫曾赋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是蓬勃的环线文旅,在泉水河村的油菜花海放飞纸鸢、在洋津贩村的樱花大道享受美食、在架锅山十里桃花赴一场三生三世的浪漫之旅。是一幅向未来徐徐展开的崭新画卷,有洋津畈村“村落泥干收麦地,稻田水满插秧时”的插秧节;有畅通“出村进城”渠道的花溪牧笛发布会;有竞相盛开的“村BA”篮球联赛等。有文化气场拉满的王永彬、杨守敬文旅活动周……有“消失的百年渔村”,转产上岸的安居乐业以及“渔”情未了的非遗传承;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照顾周到服务暖心的“家门口”养老服务……
这个冬天,坐上开往枝城的K922次绿皮火车,同饮“白水”,与清代大儒王永彬来一场穿越百年的《围炉夜话》,诗书话丹阳,词曲寄枝城。盘点过去、展望未来……用速度、加力度,让小镇生活更有温度;用传承、加赤诚,让小镇来年更有收成。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杜彦(湖北宜昌)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