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中勇立潮头、奋勇前行的有力彰显,展现了中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时代浪潮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大国担当与昂扬风采。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的提出,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宏观层面来看,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全球经济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竞相涌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体现。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产业变革的里程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电池、充电桩、智能驾驶等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集成电路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核心,其新成果的取得,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人工智能则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量子通信的突破,更是为信息安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中国在全球通信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更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生产力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等要素投入,而新质生产力则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这种转变,使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汗水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新质生产力正引领中国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政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这些政策措施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中国将以无畏之姿,紧握培育新质生产力这把“金钥匙”,在挑战中砥砺奋进,让新质生产力释放磅礴伟力,驱动高质量发展航船破浪前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彼岸勇毅进发,续写辉煌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