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湖北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对获得2024年度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以及获得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获奖代表进行表彰颁奖。2024年,湖北省科创领域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卫星通导遥一体化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AD1000”等首款首创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玉米籽粒脱水分子机制”等一批基础研究难题被一一攻克。这是湖北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要求湖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5次考察湖北,并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湖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让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让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只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拆障碍,破藩篱,才能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是纲,纲举则目张。2024年8月,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和高端人才集聚中心。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在26个单位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向全省拓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总额较上年度增长54.7%。2024年,全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48%、33.2%。为培育大胆创新、宽容失败的土壤,湖北探索出台科技创新容错免责事项清单,将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受一系列政策利好激励,2024年,湖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1257家;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45000家。2024年1—11月,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299.61亿元。
加强深度融合,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实验室只有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大胆探索创新,才能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2024年11月12日,洪山实验室严建兵团队研究成果“降低玉米籽粒含水量的关键基因及其分子机制”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刊发。当天就与企业签订协议落地转化,一亩地最高可以提高效益150元。为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光谷实验室在全国率先招聘一批既懂技术又有市场资源的“技术经纪合伙人”。同时,还构建起“科学家+项目经理+工程师”的联合攻关模式。目前,光谷实验室“技术经纪人”队伍超20人,全职工程师近70人,已设立50多项创新科研项目。荆楚大地,一个个创新成果正向着转化而生,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攀高逐新。2024年,湖北“61020”全链条攻关实现聚势突破,存储芯片、心肌旋切等一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出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全球首台搭载AI芯片的智能数控系统“华中9型”、全球首款穿戴式头盔全数字PET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主持完成通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位居全国前列。
强化创新策源,重大成果加速涌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院士82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学生200万,科研机构3600家、研发人员35万。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明确“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中心”目标。2024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成功实现了26兆瓦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原位退磁与退磁后的再饱和充磁,这一技术突破对于大型永磁电机退役回收后的绿色再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湖北,除脉冲强磁场等2个国家大科学装置已建成运行外,2024年,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开工、研发项目启动,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打造前沿科技重要策源地,搭建链接全球智慧的“会客厅”。2024年,武汉科创中心建设“岛、城、廊、圈”创新空间格局蔚然成形。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国家集成电路处理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获批,武汉科技集群排名全球第13、全国第5,科研城市排名较上年度前进1位,位列全球第9、全国第5。
唯奋楫者先,唯创新者强。我们要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