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为科技人才建功立业厚植沃土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21:35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月6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37项(人)科学技术奖励。武汉大学夏军院士和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各奖200万元,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我们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为科技人才建功立业厚植沃土,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培育大胆创新、宽容失败的土壤,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就能立竿见影的,需要不断探索、长期积累、长周期投入,甚至不停试错。湖北省探索出台科技创新容错免责事项清单,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受一系列政策利好激励,2024年,湖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1257家;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5年前的37%提高到67%;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500亿,全国第三;全省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中部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完善评价体系,有力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撑。只有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要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成果及人才评价方式,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的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让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实际贡献和成果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享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公平机会。湖北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在26个单位推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向全省拓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总额较上年度增长54.7%。2024年,全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青年拔尖人才支持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48%、33.2%。

健全激励机制,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能不能开辟新赛道新领域、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要靠科技创新。创新,需要激励带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才能激发更广泛的创新热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工程科技,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且不重复授奖(即获得过该奖的个人以后不再授予)。突出贡献奖奖金数额为200万元;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金额为100万元;青年科技创新奖金额为20万元。上述奖金归获奖者个人所得。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让科研人才安心科研。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是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我们要尽可能让科研人员从各种非研究性事务中解放出来,特别是要赋予他们必要的科研工作自主权,帮助他们扫除非必要的“繁文缛节”,精简不必要的佐证材料,畅通经费渠道,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留给科研创新。对科研人员尤其是大城市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对科研状态或多或少产生影响。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潜心研究。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科技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我们要从精神涵养、评价机制、服务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科研氛围,打造良好人才生态,让广大科技人才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潜心研究,为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何青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