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治人才等工作,努力开创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在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大会,为法学研究等工作指明了方向,凸显了其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法学研究不仅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石,更是法治进程的理论源泉。法学研究需要扎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立足中国独特的国情,紧密围绕中国实际问题展开,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国家发展的法律诉求,从而构建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法学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让法治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领域的多元化变革、社会民生的复杂多样诉求、科技创新的层出不穷以及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等,都对法律的完善和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如果法学研究不能与时俱进,法律必然滞后于社会现实,无法及时应对和解决新问题,这将严重阻碍依法治国的进程,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同时,在国际舞台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国际法学交流中拥有独立且具有影响力的话语权至关重要。只有繁荣法学研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法学理论和学术成果,才能在国际规则制定、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法治秩序,因此繁荣法学研究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法学会作为法学研究的重要组织和推动者,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协调功能。各地法学会要像石河子市法学会那样,不断创新活动形式,通过组织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实地调研等多样化的法学研究活动,汇聚法学界的精英智慧和力量。为法学研究搭建广阔而坚实的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引领法学研究的方向,促进法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法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法治实践和社会发展。
法学研究者应摒弃传统的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方式,主动投身实践,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经济发展中的新业态、新模式,如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法律规制,为新兴经济业态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聚焦社会民生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如教育公平、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完善,让法律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后盾;研究科技创新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等法律挑战,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探索生态保护中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法律创新,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通过深入实践,法学研究者能够为立法、执法、司法提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使法学研究真正成为法治实践的智慧源泉和强大动力。
人才是繁荣法学研究的关键因素和核心资源,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学人才是当务之急。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积极优化法学教育体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法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鼓励法学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法学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法学的风采,提升在国际法学领域的影响力,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让年轻一代的法学人才成为繁荣法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为法学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
繁荣法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让老百姓在法治的阳光下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法学研究繁荣发展,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完善,执法和司法更加公正高效时,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充分的保障,社会秩序将更加和谐稳定。
新征程上,我们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法治自信,强化使命担当,以繁荣的法学研究推动法治进程,让法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基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
责编:郭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