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文物”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3日15:16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1月12日,据极目新闻报道,继2008年发掘菜越三国墓之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菜越社区再次发掘清理三座三国时期大型砖室墓,出土了象鼻流提梁铜壶等重要器物,为三国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襄”见恨晚,“枣”该遇见。襄阳古城扼天下之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古今多少风云人物、多少文人墨客云集于此!在枣阳市发现距今6000多年雕龙碑遗址、战国时期的九连墩古墓群等无不印证了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1月8日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文物保护法的修订是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具有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有责任去保护文物,去传承发展历史根脉,赓续历史文脉,将中华文明一代一代地传承发扬下去。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保护文物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学习了解就是学习中华灿烂的历史文化。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泱泱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仅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和文明,还为后世的中华儿女留下了“无价之宝”,它的力量深深融于民族的发展中,成为历久弥新的密码,是文明延续的历史见证,是成就未来的“能量石”。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文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只有深入学习了解它的过去,研究它、学习它,才能认识到它的优势、底蕴,不断的强大“根”脉,以史明智,以古鉴今。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埋在地下的隐形财富,一旦破坏难以修复,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相关部门要加强文物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严格履职尽责,常态化文物安全巡查。严肃查处破坏文物行为,切实把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用心守护好。要广泛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党的文物保护方针政策,采取宣讲、展演等方式,将保护文物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全社会守护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良好局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责任之心,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我们保护文物要注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既要妥善保护、防止损毁,也要科学利用、活化传承,尤其是要把文物所蕴藏的记忆挖掘出来,让文物历史说话,以古话今。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用文物凝聚中国精神。要加大文物的利用,拓展其文化内涵,达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效果。要利用文物打造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品牌。不仅要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工作中突出其文化元素、还要在景区、街区、公园等建设和文艺创作、节会活动、体育赛事等方面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让文物实现当代价值,把放大效应转化成实际价值,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再次绽放耀眼的光芒。

何其有幸生长在红旗下,沐浴在春风里。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一定要珍惜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怀着尊崇之心去保护学习研究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成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振兴(枣阳市网信办)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