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百色倡议春节期间发放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同时鼓励晚辈向长辈赠送富有意义的“祝福礼”,这一举措意在让压岁钱回归年俗本质,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压岁钱,作为春节传统习俗的重要元素,承载着长辈对晚辈“压祟除邪,岁岁平安”的美好祈愿,是亲情传递的温情纽带。“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往昔岁月里,压岁钱数额虽不丰厚,却足以让孩子们满心欢喜,成为他们新年里最大的盼头。压岁钱的传统意义,不仅在于物质的给予,更在于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在一些地区,压岁钱的数额从过去的几十元、几百元,一路飙升至上千元甚至上万元。这种变味的压岁钱,不仅给部分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更扭曲了其原本纯粹的美好寓意,让亲情在金钱的裹挟下变得不堪重负。面对压岁钱变味带来的诸多问题,对压岁钱进行“减负”已刻不容缓,这需要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
社区应发挥基层宣传作用,通过举办讲座、张贴海报、开展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压岁钱的传统意义和文化内涵。邀请民俗专家走进社区,讲解压岁钱习俗的历史演变,让大家明白压岁钱的核心在于祝福而非金钱的多少。学校将正确的压岁钱观念纳入教育体系。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压岁钱的用途和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压岁钱的看法,鼓励他们合理规划压岁钱的使用。同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理性对待压岁钱的理念。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平台,制作播出关于压岁钱文化和合理消费的专题节目、文章。曝光一些因压岁钱攀比引发的不良现象,引导公众反思,营造正确对待压岁钱的社会舆论氛围。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树立正面典型,对那些践行小额压岁钱、赠送有意义“祝福礼”的家庭进行表彰和宣传。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新风尚家庭”等活动,鼓励更多家庭摒弃攀比,回归压岁钱的本质。鼓励各地根据自身文化特色,创新压岁钱的形式。在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制作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纪念品代替现金压岁钱,如手工剪纸、传统书签等。部分地方已出现用书籍、文具替代高额压岁钱的现象,这种做法既传递了关爱,又有利于孩子成长,值得大力推广。还可以倡导以家庭聚会、亲子活动等温馨的方式来表达亲情,取代单纯的金钱给予。
家长要以身作则,避免在压岁钱上盲目攀比。在给孩子压岁钱时,向孩子解释压岁钱的意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压岁钱的使用计划。鼓励孩子将一部分压岁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一部分用于储蓄,培养理财意识;还可以拿出一小部分用于公益捐赠,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区可以成立移风易俗监督小组,对社区内的压岁钱攀比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发现有家庭在压岁钱上存在过度攀比、铺张浪费等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监督作用。比如在一些商业活动中,如果存在利用压岁钱攀比进行不当营销的行为,行业协会可以进行规范和约束,避免商业行为加剧压岁钱攀比之风。
压岁钱作为春节习俗的一部分,理应回归其原本的祝福本质。莫让压岁钱“压”住亲情,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以更纯粹的方式传递亲情,弘扬传统年俗文化,让春节充满温暖与欢乐,让文明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虎(长阳政法委“清江剑”团队负责人)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