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春节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是“家”文化的集大成者。乙巳蛇年的春节,因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更为意义深远。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要求。2021年3月出版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汇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体现了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邃思考。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三注重”的重要论述,必须彰显三种“家”力量。
注重家庭,彰显家庭的夯基力量,“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家庭问题,积极回应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阐明家庭的功能、地位、作用,科学论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内容、途径、价值,赋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的时代内涵,系统回答为什么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家庭家教家风、怎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从家庭文化传统角度阐明了家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从家庭社会价值角度深刻揭示了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基础作用。强调“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从家国关系角度阐述了中国人精忠报国的追求和高尚的家国情怀。彰显家庭的夯基力量,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共同绘就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的幸福图景。
注重家教,彰显家教的涵育力量,“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等经典故事中,引申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等理念,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阐明家庭教育的目标任务,“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强调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指出“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要求“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发挥作用”;指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等,阐明家庭教育的方法路径。家庭教育是育人的开端,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基础工程。彰显家教的涵育力量,要担起“第一课堂”“第一老师”责任,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美好的道德观念传递给孩子,教育孩子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注重家风,彰显家风的淳化力量,“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从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中汲取历史智慧,倡导树立良好家风,强调要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总书记总结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深刻阐明家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要求广大家庭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总书记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提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重大命题,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多次告诫“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要求领导干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彰显家风的淳化力量,重在培育,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全民行动,厚植家庭美德,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勤俭节约、自强自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亿万家庭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紧紧相连。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遵循,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书写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答卷,以守正创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更为深沉的力量,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中共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湖北省社科联“文安平”网评团队成员)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