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良法善治成为守护市场公平的重要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7日12:01 来源: 湖北宜昌

2月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谷歌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依法立案调查,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维护市场公平的警钟,彰显了我国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坚定决心与积极行动。

垄断,作为市场公平竞争的“毒瘤”,严重阻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它是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或维持市场支配地位,进而限制竞争的行为。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常常涉及公共服务领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却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引发群众的强烈关注。就拿智能手机行业来说,中国手机厂商虽占据全球约70%的生产份额,但大多依赖谷歌公司的安卓操作系统。谷歌利用其在安卓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在技术与商业层面设置诸多限制,如通过协议设置反分裂义务,限制开发安卓分支操作系统,强制预装全套谷歌应用程序等。这些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市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削弱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与发展活力,最终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倘若此类行为得不到及时遏制,必将对群众生活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遏制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已成为当下改善消费环境与优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求。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在于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在公平的赛道上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当前,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在市场准入、经营及退出的各个环节,都对公平竞争有着强烈的渴望。事实证明,只有当市场秩序公平合理,那些经营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消费者才能拥有更多选择,企业的创新精神才能被充分激发,行业才能迈向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法治,无疑是守护市场公平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国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领域持续发力。从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到修订实施反垄断法;从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到挂牌成立国家反垄断局;再到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充实反垄断监管力量,我国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不断健全,反垄断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环境得到显著优化。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作为,从依法查办案件,到案后释法警示,再到完善相关领域指引,全方位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建设更高水平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任务依然艰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在重塑生产方式和经济体系的同时,也给反垄断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垄断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复杂,极大地增加了调查取证和定性分析的难度;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与竞争关系的平衡、标准必要专利等问题,亟待反垄断监管机构予以破解。

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多管齐下。一方面,要精准把握行业发展、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创新的规律,及时发现、评估并防范垄断风险,不断提升监管的精确性、科学性与前瞻性。例如,湖北建成运用全国首个“全链条公平竞争审查平台”,对全省政策措施起草单位进行全天候在线监测,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清理,成效显著。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反垄断监管执法机制与方式的创新,强化区域监管执法协同。湘鄂赣三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签署多项专项合作协议,湘鄂边八个市州局签订跨区域执法联动合作协议,构建起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反垄断工作新格局,为打造公平竞争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与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维护市场秩序,创造更加公平、更具活力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