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召开,民生议题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省委书记王忠林在会上强调,要持续抓好十大类民生项目,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场开年动员会,不仅传递出“民生无小事”的执政温度,更彰显了“枝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而在这幅徐徐展开的民生画卷中,就业作为最基础的民生工程,既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殷切期盼,更勾勒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经纬。武汉作为教育强市,坐拥92所高校,每年输送40余万毕业生,解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无疑是武汉在民生福祉试卷上的一道“必答题”。
要在产业发展上主动作为,创造就业的“源头活水”。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并非孤立的命题,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优质的产业布局和蓬勃发展的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创造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作为教育强市,武汉市应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优势,以战略眼光布局新兴产业赛道,让“光芯屏端网”与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互为犄角,形成就业“强磁场”,在光谷打造青年人才创业走廊,在车谷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区,在网谷培育数字新职业孵化基地,让每个产业集群都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通过专项人才计划、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组合拳,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要在政策供给上加大“码”力,充分激发就业生机活力。积极的就业政策是推进高质量就业的“助推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离不开精准有力的就业政策和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武汉作为“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主阵地,需在政策端“开源引流”——通过社保补贴、安居礼包等政策礼包激发应届生留汉热情;在服务端“架桥铺路”——搭建云端招聘、职业导航等智慧平台,实现岗位智能匹配;在对接端“疏浚通渠”——贯通校企合作、创业孵化快车道。以“真金白银”扩容岗位、“量身定制”破解堵点、“一键服务”提升效率,让政策链、服务链与人才链协同发力,铺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康庄大道”。
要在政校企合作上持续发力,夯实高质量就业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破解就业难题还需政校企三方在供需对接上精准发力,构建人才培养的闭环链条。政府需当好“接线员”,打通校企信息壁垒,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态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清单;高校需变身“人才工厂”,增设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等前沿课程,让教学对接产线;企业需开放实训车间,与高校共建“练兵场”。通过“企业导师进课堂”传技、“学生顶岗实习”练兵,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无缝衔接。最终,毕业生将带着“实战经验”钥匙,打开职场大门,在武汉这片创新热土上扎根生长,为城市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民生福祉,更与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息息相关。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促进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产业发展上主动作为,在政策措施上持续加力,持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保障,为城市就业生态注入持久活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人才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一玮(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