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支点建设,“龙头”先行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08日16:5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湖北“新春第一会”——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在武汉举行,这是湖北向着新征程全力进发的激昂号角,彰显着湖北在区域发展中勇挑重担的决心。紧接着,2月6日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如同这场宏大交响乐中的关键乐章,为湖北创新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也为武汉在全省战略布局中找准科技创新的发力点。

使命在肩,扛起科创高地建设大旗。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重任,此次大会正是武汉对这一使命的有力回应。这不仅是简单的任务承接,更是武汉在国家创新发展格局中定位的精准校准。这一使命是武汉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科技创新成为城市角逐的核心赛道。武汉凭借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本就具备领跑的潜力。如今,在总书记的嘱托下,全市上下目标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从政府部门到科研机构,从高校到企业,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为实现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全力以赴。这种使命感,将促使武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高端创新人才引育、重大科创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步伐,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融合发展,打通科创产业“任督二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本次大会的关键指引,也是武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根源就在于科技与产业之间存在“断层”。武汉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能够精准匹配产业需求与科技创新。以武汉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依托光谷的科研力量,不断在芯片研发、光通信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将创新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制造环节,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同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更了解市场需求,能引导科研方向,使研发成果更快走向市场。高校和科研院所则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形成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武汉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生态赋能,厚植科创发展肥沃土壤。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本次大会对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强调,切中武汉创新发展的要害。在硬件设施上,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高速网络、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基石,能满足科研活动对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的需求。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创新成果提供了试验田。武汉鼓励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试点,让新技术、新成果有机会落地实践,快速迭代升级。创新文化的培育同样不可或缺,它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武汉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科普活动等,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吸引更多人才汇聚武汉,让武汉成为创新人才向往的创新创业之城。

从全省“新春第一会”到武汉科技创新大会,我们看到的是湖北全省上下一心,朝着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勇前行的坚定步伐。武汉作为龙头,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发力,必将带动湖北全省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书写属于荆楚大地的辉煌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田晓玲(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阵地)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