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严守食品安全国标 筑牢民生幸福基石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0日09:4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自2月8日起,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在食品行业掀起波澜,也成为保障民生的关键节点。新版标准涵盖范围广泛,无论是防腐剂、食品用香料的使用调整,还是新增甜味剂总量要求,都彰显着对食品安全把控的升级,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筑牢根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制造工业的灵魂”,在食品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全世界超1.5万种食品添加剂,我国允许使用近2400种食品添加剂,它们改善食品感官品质、维持营养成分、助力加工生产。例如苯甲酸及其钠盐能延长食品保质期,维生素C、维生素E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并保护营养。但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危害消费者健康、损害行业声誉。为此,我国构建了严格且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确保其规范使用。

新国标的诞生,是生产端与消费端诉求不断博弈、平衡的结晶,也是基于科学实证与实践检验的成果。在当下市场和舆论环境中,消费端的声音在新版国标里得到更多体现。新国标多处修改,剔除“可有可无”的食品添加剂,像落葵红、密蒙黄等,禁止罐头使用防腐剂,限制面包糕点中脱氢乙酸和蛋糕夹心用柠檬黄等。这些改变不仅合理合规,更是打破生产端路径依赖的有力举措,促使食品生产企业主动优化配方、工艺与产品,推动整个行业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守护公众健康。

然而,好制度的落地执行远比制定更为复杂艰巨。要让新国标真正发挥效力,不仅需要食品生产企业积极配合,更需要监管执法与时俱进,实现全社会协同共治。

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提前谋划替代方案,科学调整产品配方与标签,确保产品完全符合新国标。这不仅是企业应尽的法律义务,更是企业赢得市场信任、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秉持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监管执法部门则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批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违规使用添加剂的行为,要主动出击、严肃处理,形成强大威慑力。同时,建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内部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积极性,让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大程度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构建起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保障。保障食品安全,就是守护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各地各部门应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食品领域入手,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遵循最严谨的标准,确保食品安全规范无漏洞;实施最严格的监管,让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执行最严厉的处罚,对食品安全违法者绝不姑息;落实最严肃的问责,强化责任担当,确保监管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国标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坚固盾牌。

展望未来,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我国的食品行业必将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食品安全有保障、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明天,让每一个人都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让食品安全成为民生幸福最坚实的底色。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谭金山(湖北宜昌)

责编:陈頔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