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一城花,只为奠一人。2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在吊唁仪式现场,花圈和鲜花铺满了整个院墙,近万市民自发排队缅怀。英雄之城激荡英雄气,激励人们争做英雄、成为英雄,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黄旭华就是这样的脊梁。20世纪50年代,他孤身一人来到北京,从此隐姓埋名、居于荒岛30年。他和团队从无到有,靠算盘和计算尺等简陋工具,攻克一个个科技难关,用不到13年的时间,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毛主席发出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的铮铮誓言。20世纪80年代,他怀着向死而生的勇气,深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新世纪20年代,他将个人所得的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几乎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国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业……国士无双,黄旭华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看似默默无闻,却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翻开黄旭华99年不平凡的人生履历,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贯穿他的一生。无论是小时候改变学医的志愿,立志学航空、学造船,还是长大后听从祖国召唤,为国“铸舰”;无论是整整三十年不回家,默默承受家人误解,还是90多岁高龄,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正如他说的那样,“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事业,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正是有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他才会以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成为人们心中“最亮的星”。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向黄旭华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胸怀强国之志,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在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展现人生风采;就要学习他浓郁的科学家精神,锤炼强国之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做到敬业勤业精业,努力成为善于干事创业的岗位能手、行家里手;就要学习他葆有的强烈担当精神,勇建强国之功,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接过黄旭华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行之路,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上砥砺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