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中国速度引领冰雪运动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1日14:27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截至2月10日,亚冬会开赛仅三天,中国代表团便以21枚金牌的骄人战绩刷新队史单届亚冬会金牌数纪录。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冰雪运动的飞跃式进步,更折射出我国体育事业在新时代的战略布局与社会发展的深层逻辑。从竞技体育的突破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彰显,从个体拼搏到系统创新,中国运动健儿的每一步跨越,都在书写着体育强国的时代叙事。

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性突破,绝非偶然。自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来,中国代表团在大型国际赛事中持续创造佳绩:北京冬奥会9金位列奖牌榜第三,杭州亚运会201金刷新纪录,巴黎奥运会40金与美国并列榜首,直至此次亚冬会的21金“加速度”。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冰雪运动从“补短板”到“锻长板”的战略转型,我们正在逐步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在本届亚冬会上,中国队在传统优势项目上进一步巩固地位,如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和速度滑冰,高亭宇、宁忠岩等名将延续了北京冬奥会的强势表现,而新兴项目如滑雪登山、单板滑雪大跳台也涌现出熊诗芮、杨文龙等年轻选手,形成“老将稳盘、新人破局”的良性竞争格局。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队在多项目上实现“包揽式”统治:越野滑雪女子个人短距离前四名全为中国选手,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金银铜牌尽收囊中。这种“多点开花”的态势,凸显了中国冰雪运动在人才储备与梯队建设上的系统性成果。

我国冰雪运动的崛起,离不开举国体制的支撑与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一方面,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为冰雪项目提供了资源保障。北京冬奥会周期内,中国通过“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推动冰雪运动向非传统区域普及,全国标准冰场、滑雪场数量激增,为选材和训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为冰雪产业注入活力。谷爱凌、苏翊鸣等明星运动员的商业价值释放,带动了社会资本对冰雪项目的关注,形成“竞技成绩—商业价值—大众参与”的正向循环。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亚冬会的突破,既是竞技层面的荣誉,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实现了冰雪运动与国家叙事的同频共振。亚冬会期间,“主场作战”的氛围激发了全民关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与赛事场馆的联动、社交媒体上“中国红”刷屏的热潮,无不体现冰雪运动与民族情感的深度绑定。这种情感共鸣,超越了单纯的奖牌争夺,成为构建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

更深层次看,冰雪运动的普及正在重塑国民生活方式。从“冰雪运动进校园”到“三亿人参与冰雪”目标的实现,滑雪、冰球等小众运动逐渐大众化,冰雪文化从竞技场渗透至日常生活。本届亚冬会期间,民间滑雪俱乐部报名人数激增、冰雪旅游线路火爆等现象,印证了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效应。冰雪运动不仅是国家形象的“名片”,更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升级、促进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此次亚冬会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中国冰雪运动的一座里程碑,而这只是我们宏大叙事的第一步。正如宁忠岩所言,亚冬会是“米兰冬奥会的测试赛”,中国选手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金牌背后,是一个国家对体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创新路径的大胆探索、对全民健康的执着追求。当冰雪运动超越竞技范畴,成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互鉴的载体时,中国正以自信的姿态,为世界体育贡献东方智慧与方案。这场“冰雪奇缘”,既是体育强国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铁(武汉新洲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