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为中国春节年俗里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好的人间期许。这一天,华灯初上,月色如水,处处洋溢着团圆的喜悦。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千百年来,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燃灯放焰、舞龙舞狮,以种种传统习俗欢庆团圆,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祈福祝愿。一句 “正月十五闹元宵”,道尽了这个节日的热闹与欢腾。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喜迎元宵。在湖北武汉,“首义之春・跟着春晚游武昌” 元宵游园会盛大举行,传统民俗表演与非遗项目展示,为市民呈上了一场文化盛宴;河北武安,威风凛凛的舞龙舞狮、欢乐灵动的社火接连上演,尽显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广东佛山的街道上,万盏花灯高悬,市民游客走过通济桥,祈愿声声,满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今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元宵夜的浪漫、人间的烟火气、古老的非遗文化以及精致的东方美学,让人们在不知不觉间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农历新年里神州大地的蓬勃生机。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首个月圆之夜,吃汤圆的习俗源远流长。汤圆,寓意着阖家团圆美满,吃汤圆更象征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此刻,在祖国大地,无数家庭围坐一起,品尝汤圆,闲话家常,温馨的画面构成了元宵佳节最暖人的景致。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在遥远的太空,“太空三人乘组” 坚守岗位;在辽阔的边疆,戍边战士巡逻不休;在亚冬会赛场,运动健儿全力拼搏;在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奔忙不停…… 正是这些人默默付出,舍弃 “小团聚”,守护 “大团圆”,才让元宵节如此温暖动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蛇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 亿元,同比增长7.0%。假日经济反映出我国经济的活力,流动的中国彰显出勃勃生机,充分表明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回首2024年,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超大规模市场的能量、5%的年度增速,续写了经济发展的精彩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份付出都意义重大。我们要从元宵节中汲取家国情怀,努力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日子越过越幸福,让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成为元宵节最生动的诠释。
元宵节意味着春节的结束。在这元宵之夜,我们回首过往,明晰前路,坚定前行的方向,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新春伊始,多个省份召开 “新春第一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聚焦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谋篇布局、作出部署,释放出全力 “拼经济”、抢抓 “开门红” 的强烈信号。“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愿我们以坚定的步伐,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同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