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湖北武汉、宜昌、荆州、鄂州、十堰、襄阳等6个城市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本次优化调整对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的湖北是重大利好,要乘此东风,用好国家物流枢纽,以物流新动能打通支点建设“大动脉”。
发挥好国家物流枢纽对提升支点战略支撑力的保障作用。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要求加快构建现代金融、现代供应链物流和高标准市场三大体系,国家物流枢纽的顺畅运转在其中起到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国家物流枢纽是重要的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降低市场成本、改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是构建高标准市场的重要基础。以武汉为代表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不仅提供通常意义上的物流服务,还依托“汉交会”、数字贸易大会等商贸项目,创造消费新体验,打造贸易新业态,对高效、安全的金融、结算等增值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武汉、十堰、襄阳等为代表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提供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成品运输、分销一体化等服务,引育供应链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是现代化供应链物流体系的策源地。
发挥好国家物流枢纽对提升支点开放辐射力的推进作用。整体提升支点的开放辐射力,要求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国家物流枢纽是轨道、水运、航线中的关键节点,其高效运转能够有力促进支点提升开放辐射力。武汉陆港型物流枢纽致力打造国内国际陆港物流枢纽、中部多式联运中心、区域供应链服务平台,武汉、宜昌、荆州等港口型物流枢纽着眼长江黄金水道核心功能、串联长江经济带、开辟陆海新通道,它们分别从水陆两路深度融入国家综合交通网络,成为不同国家重点区域之间的重要通道,同时通过陆海两路向国际开放。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天河、花湖两大机场,承担起多式联运转运中心和国际交流中转站职能,成为中部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国际化窗口。
发挥好国家物流枢纽对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统领作用。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要求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战略。用好国家物流枢纽,就是抓住了区域联动的“关键少数”,能够起到“一纲举而万目张”的优良效果。6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聚合形成“大枢纽”格局,统摄省内三大都市圈,紧密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辐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等国家重大区域,“中部之中”地位突出,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要素联通、辐射带动功能显著。6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又呈现“多中心”态势,分属5种不同类型,陆域、水域、空域齐备,生产、流通、服务各有所长,“多核运转”从不同方面支撑起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不同业态蓬勃发展、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区域内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成支点对物流枢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源整合不充分、发展方式较粗放等短板亟待补齐。要从政策、制度、资金、人才等方面为物流枢纽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加速绘就新时代“九州通衢”画卷,以物流新动能为支点建设打通“大动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紫陌(湖北武汉)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