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优选精兵强将,打造航运服务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5日15:22 来源:

2月13日,国务院近日批复的《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了支持打造长江黄金水道,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这对江汉区着力打造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指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与资源约束,人才工作更要精准施策,避免粗放式人才投入,切实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业人才支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聚焦产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缺口。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的打造,绝非仅靠航运业相关人才的集聚即可完成,这不仅需要航运物流领域的专业人才,还需涵盖多式联运、交通规划、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多式联运领域,需引进具备跨行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以推动水运、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与协同发展;在交通规划方面,需吸引具有前瞻性思维和系统规划能力的专业人才,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布局。

江汉区作为武汉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区域,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区内坐拥年客流量达千万人次的汉口火车站,紧邻汉江,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拥有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体系的集聚人才平台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区内现有平台单位为抓手,聚焦高端和急需人才,深入了解相关人才需求缺口,梳理出当前最急需的人才岗位,如多式联运的物流规划师、航运工程师等,并针对这些岗位制定专项引才政策,为区域交通枢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政策供给,从“普惠式”到“定制化”。人才政策的供给不能是“撒胡椒面”和“大水漫灌”,传统“普惠式”的引才政策不仅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还容易让人才觉得没有引才诚意,不利于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爱才生态。因此定制化政策除了常说的针对战略科技人才的“一事一议”以及做好航运服务业高端人才的科学研究、交通出行、团队组建、安居保障等“全链条”服务外,还需要将“定制化”原则延伸到政策内容中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细化定制化政策内容。例如针对航宇服务业青年博士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政策支持方面,可以从博士后进站遴选阶段,到完成科研任务完成出站,进行全周期跟踪服务,同时还可为出站博士后留汉工作提供创业载体免租、首套购房补贴等留用政策,形成“安居+教育+医疗”集成化服务包,帮助他们“出站即落地”,而不是简单粗放式地在科学研究领域给予资金补贴。

将定制化原则延伸至政策末梢,可系统性破解传统人才服务“重引进轻培育”“重补贴轻赋能”的短板,为航运服务业提供可持续的人才支撑。

优化人才生态,增强所需人才吸引力。区域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仅仅需要政策作为支撑,还需要良好的人才生态来增强人才的吸引力和留存率。如在我区城市更新工作加快的大背景下,可在生活服务层面,探索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在社区内引入高端医疗、商业配套等,不仅增加对航运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能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我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按照“资源为基、人才为核、要素齐备、赋能产业”的布局原则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从文体设施的建设到消费场景的打造,从优质教育的供给到多元医疗的对接,强化功能混合,通过“大数据+人才社区”的打造,把人才服务纳入智慧社区建设,推进生活场景数字化应用,实现人才需求“一站受理”、人才服务“一码集成”,为人才提供线上线下有求必应的“保姆式”贴心服务,同时还在社区内举办高水平的展会论坛、重大赛事、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营造开放共享的国际化人才生态。

在新发展阶段,人才工作在面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人才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创新谋划,将每一个工作环节做深做细。这不仅需要人才工作者深入基层、贴近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将政策精准制定和高效落实,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