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出席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推动干部队伍铸魂强基、选贤聚才。在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进程中,湖北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切实筑牢支点建设的战斗堡垒。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唯有立足基层大舞台,才能锻造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治理“硬核”,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郡县治,天下安。历史印证:基层稳则国家安,基层活则全局兴。譬如,咸宁市以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主线,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搭建跨层级、跨部门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群众网外申报、审批线上流转、结果线上可查”,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基层治理的“硬核”体现在以群众的“痛难点”为出发点,用同理心化解民忧的赤子之心。基层治理更需以人民为中心,将“民之所盼”转化为“政之所向”。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机械执行政策的“流水线”,而是破解难题、探索新路的“试验田”。王阳明曾言:“知行合一,惟在事上磨。”譬如,黄石市西塞山区是典型的老工矿城区,杂居型社区多。西塞山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1+4+N”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左邻右里”平台为基础,推行“访议办评”四项议事协商闭环机制,构建多元服务链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基层的创造力往往源于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调动民智,方能将治理难点转化为创新亮点,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基层既是检验能力的考场,更是锻造人才的熔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强调:“治天下者,必先自治其心。”对于基层工作者而言,“自治其心”意味着要耐得住“板凳十年冷”的寂寞,也要扛得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在武汉江夏区开展村党组织书记的“头雁争锋·擂台比武”活动中,江夏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让干部在探索强村富民路径中练就硬本领;在乡村振兴一线,驻村干部从“听不懂方言”到“走得到田埂”,在扎根中学会了与群众共情的语言。在基层大舞台锤炼出的统筹力、执行力和共情力,正是治理现代化稀缺的素养,让基层干部以“接地气”的高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耕基层沃土,既要脚踏实地地实干,也要仰望星空的探索。在基层这片沃土上,持续培育出更有温度、智慧、韧性的治理之花,当干部在基层淬炼成钢,当人才在荆楚大地自在翱翔,湖北将以组织工作的“硬支撑”,绘就中部地区崛起支点建设的锦绣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小英(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