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哪吒2》助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5日19:4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的价值远不止于数字狂飙——它是一部集技术革新、文化解码与市场洞察于一体的现象级作品,更是一场中国动画工业觉醒的宣言。

在3D动画领域,《哪吒2》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技术超车”。制作团队自主研发的“乾坤”渲染系统,将中国传统水墨意境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哪吒脚踏风火轮穿越云海的场景,既有泼墨山水的写意,又通过粒子特效呈现出磅礴的动态张力。这种本土化创新,打破了国产动画对好莱坞技术套路的依赖焦虑,构建起一套独属东方的视觉语法体系。例如,影片中申公豹迎战三龙王的场景,通过虚实结合的镜头调度,既保留了传统神话的叙事节奏,又赋予战斗场面以电影化的史诗感。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饺子为票房破亿手绘的27张海报,以番外式的幽默笔触延续了影片的美学风格,成为观众参与互动的“彩蛋宇宙”。

《哪吒2》最深刻的突破,在于其对神话IP的重构策略。影片摒弃了“魔丸与灵珠”的二元对立叙事,转而聚焦哪吒与敖丙的共生关系,将传统“割肉还母”的伦理困境升华为个体与家族、族群与天道的多维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研数据显示,89%的观众认为影片显著增强了文化认同感,这种共鸣甚至催生“哪吒经济学”——周边销售额破7亿,主题展览带动商圈客流增长42%。

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引发的“索隐式解读”狂欢。观众从细节中挖掘出国际政治隐喻:哪吒与龙族的博弈被解读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镜像,而“龙非dragon”的图腾重构则暗含文明对话的东方智慧。这种解读虽显过度,却折射出大众对文化符号的主动解码欲望。正如姜文《让子弹飞》曾引发的符号学狂欢,《哪吒2》的文本开放性使其成为社会情绪的投射载体,标志着观众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的转变。

《哪吒2》的成功,本质是内容品质对流量神话的降维打击。在“明星+话题”的行业惯性中,饺子团队以五年剧本打磨、2000余特效镜头的工匠精神,证明了“观众用心投票”的市场真理。这种创作态度与当下盛行的快餐式生产形成鲜明对比——当某些影片依赖流量明星与营销噱头时,《哪吒2》用李靖为哪吒梳头、申公豹自律打卡等细腻桥段,构建起真实的情感连接。

当影片结尾的彩蛋中,少年哪吒眺望海天相接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神话角色的成长,更是中国动画工业的集体觉醒。《哪吒2》的破圈,是技术本土化、文化现代化与市场理性化的共振结果。它证明:当东方美学遇见数字革命,当工匠精神碰撞时代叙事,中国电影完全有能力构建自己的神话体系。当然,不完美地方有待继续提升,但正如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国动画的星辰大海,或许正始于这种不完美的勇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飞(远安县委宣传部)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