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硬核” 干部今朝育,支点建设他日成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10:34 来源: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成为地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全省组织部长会议鲜明提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重点实施凝心铸魂、对标争先、强基提能、破解“四不”问题、弘扬“四下基层”传统、 “清廉湖北”建设等“六大行动”,推动干部队伍铸魂强基、选贤聚才,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从江汉平原广袤的田间地头,到光谷科创大走廊充满创新活力的实验室;从光纤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到人工智能、生物安全等湖北实验室的建设,一场场干部素质革命的生动实践正在荆楚大地蓬勃展开。

在武汉江夏区,百名年轻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下沉到城中村改造项目一线,以“脚底板工作法”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成功破解了困扰十年的拆迁难题,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组织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酵母”作用:干部下沉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以真挚为民情怀和务实工作作风,在一线锤炼党性、提升能力、密切党群关系。襄阳高新区大胆创新,打破传统体制界限,将12名科技型企业高管纳入干部培养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突破注入了强大动力。干部队伍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坚持“打开门搞培养”,让干部既懂政策又懂市场,既会管理又会服务,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从“标准流水线”迈向“动态指南针”,精准校准干部培养的“坐标系”。湖北省组织系统深入调研发现,县域干部中熟悉数字经济、产业招商的比例仅为28%,能够熟练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开展群众工作的不足40%。为有效补齐能力短板,武汉东湖高新区精心打造“光谷干部云课堂”,邀请宁德时代工程师、斗鱼直播创始人等产业领军人物线上授课,将新能源、元宇宙等前沿课题纳入干部培训的必修模块。干部培养需要精准聚焦能力短板,积极引入多元前沿知识,帮助干部在时代发展浪潮中找准定位、提升自我。

从“封闭温室”走向“共生雨林”,精心构建干部成长的“生态圈”。湖北创新推出“三维赋能”机制,在武汉城市圈大力推行“跨域挂职”,选派87名干部奔赴长三角地区,跟班学习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在鄂西山区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将在外打拼的企业家、技术专家纳入乡村振兴顾问团,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在省直机关建立“基层服务力”指数,将12345热线工单办理质效作为干部考核的硬指标。通过构建多元共生的干部成长生态圈,广泛吸纳各方优质资源、充分激发干部活力,让干部在交流合作与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成长,为地区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从“静态养鱼”转变为“动态竞技”,全面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湖北通过四链融合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在襄阳汽车产业走廊大力实施“揭榜攻坚”,17名干部凭借招引比亚迪项目落地的突出表现获得晋升;武汉江夏区精心搭建11个专业擂台,组织200余名干部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专题“登台打擂”,通过专家质询、实战研讨等环节,推动1100余人次实现能力跃升;十堰建立“绿黄红”履职预警系统,对32名乡村振兴考核排名靠后的乡镇主官亮黄牌警示。黄冈某县果断打破“躺平式干部”的保护伞,对5名不作为的科级干部启动“回炉再造”,经过三个月驻村蹲点锻炼后重新考核上岗。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动态竞争机制,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

锻造新时代“硬核”干部队伍,需要组织工作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密智控”的转型升级。当干部培养精准对接时代需求,当干部能力提升与发展实践紧密交织、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必将在干部培养的征程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打造出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为湖北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