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阵地来稿

东湖评论:以素质之基筑干部队伍发展之厦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19: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古往今来,人才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干部作为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近日,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将今年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铸魂强基、选贤聚才,可谓切中要害、意义深远。

铸魂强基,是干部素质提升的根本。干部的“魂”,就是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干部的“基”,则是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回溯历史,无数革命先烈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在严刑拷打中坚贞不屈;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的雷锋,这种对党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跨越时空,熠熠生辉。在新时代,无论是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还是献身教育扶贫的张桂梅,或者在医疗一线冲锋陷阵的钱素云,他们无一不在诠释坚定的信仰、党性的修养自始至终都是干部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让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坚定信仰,补足精神之“钙”,在信念之潮中坚定航向,犹如灯塔之于航船,指引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困难挫折面前勇往直前。以理想信念“铸魂”、用道德品质“立身”,建立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来驾驭手上的权力之“舵”,经风雨、见世面,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选贤聚才,是干部素质提升的关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是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品行是干部素质提升的“压舱石”、实干是干部素质提升的“试金石”、实绩是干部素质提升的“度量衡”,这就要求在选拔干部时,需要有一双慧眼,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关系所左右,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脚踏实地、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千里马”选拔到重要“赛道”上来。同时,聚才也不容忽视,千百年来,人们赞誉伯乐,主要是因为他独具慧眼,能识才辩才用才,而在当今很多岗位工作中,太多的“千里马”却找不到存在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一步一步将自己逼近“死胡同”,抱怨自己“英才无用武之地”。解决“伯乐不常有”的深层矛盾需有优惠的政策、制度的创新、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不再“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越是推崇人才,人才就会多,反之就会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以才兴,业以才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千万”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优化落户流程、开辟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举措,正是为了广纳贤才,让“千里马”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得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此次湖北省委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选贤举才,正是要以开放的胸怀,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新时代发展湖北中来。

担当作为,是干部素质提升的最终体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担当。如今,时代赋予了干部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引用此句,旨在激励干部学习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传统,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湖北省将基层一线和重大项目作为干部成长的“主战场”,让干部在“链长制”中担重任,在产业转型中成为“多面手”,就是要培养干部的担当精神和实干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干部不能退缩,而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攻坚克难,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实干中展现作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干部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北省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广大胸怀大志的“千里马”提供了成长的机遇与平台。相信持之以恒地抓好铸魂强基、选贤聚才工作,干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一定能打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湖北在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中才能汇聚强大的力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谱更加辉煌的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宰文婧(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