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兴国家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之需,利用夯实组织堡垒、盘活乡村资源、激发农业潜力,于振兴道路上自由驰骋,奔赴广阔天地。
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堡垒,让乡村振兴“跑得更远”。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头,写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字文章,更要学会认清方向、走对道路,在党建引领中去凝聚合力,汇聚优势,真正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大发展”。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党性原则与使命担当,发挥先锋作用,俯身倾听乡村声音,深入开展实践调研,在“知优势”中“定方向”、在“明需求”中“谋发展”,做到躬身入局、行而不辍,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同时党员干部要提升素养、坚定信念,做到“知难而进”,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扮演好“指导员”“联络员”多重角色,共同致力形成齐心向党、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创新驱动,盘活乡村资源,让乡村振兴“跑得更快”。“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时代潮流奔涌向前,乡村经营管理理念也需与时俱进。在这个崇尚自然健康、追求精神归属的年代,乡村不仅有萦绕在心的“乡愁文化”,更有着绿色生态资源、多彩民俗文化、健康天然食品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无论是闻名遐迩的特色农产品,还是山清水秀的疗养胜地,或是蓬勃发展的农家乐、采摘园、生态农庄,这些农业元素、乡村资源的创新运用,在带动致富增收的同时更为乡村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挖乡村资源禀赋,运用创新思维,引进先进模式,推动合作经营,促使乡村资源在“流动”中迸发出更大的价值,真正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走出“人地相宜”的发展之路。
强基固本,激发农业潜力,让乡村振兴“跑得更稳”。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有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才有底气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农业是乡村经济的基石,无论是立足自然条件、区位发展特色产业,还是融合数字技术、科学设备推行的智慧农业,都是乡村农业振兴可感可知的致富新路,能够提高我们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化“黄土地”为“聚宝盆”,绘就“农业兴”的丰收图鉴。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土地”二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扎根、细思量,以发展眼光、经营思路、数字思维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因地制宜做大做好“土特产”文章,更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理念,走好“现代化”道路,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挥毫泼墨”,让“物富民丰”的美好图景化为幸福生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关键步骤,广大党员干部欣逢时代,应当躬身入局,高举信仰火炬,深扎乡村根系,走稳发展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楠(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