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做好“墩苗育才”,让群雁比翼齐飞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8日20:53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月18日,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各项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关键阶段,把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干部队伍系统性重构,意义重大。年轻干部作为改革攻坚的生力军,其培养质效直接关系武汉转型发展成色,唯有坚持以政治铸魂、实践强基、制度护航,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才能让更多青年干部在“支点建设”中挑大梁、打头阵。

年轻干部成长,首在铸魂。面对百年变局叠加改革深水区的复杂形势,一些年轻干部存在的“本领恐慌”,本质上是“信仰虚化”“价值迷茫”的外显,必须坚持以学铸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鼓励年轻干部在深学笃信中系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科学体系,并将所学所悟同科创突围、信访维稳、招商引资等具体实践相结合,打破“坐而论道”的认知隔膜,在破解“两难多难”问题中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在内心深处筑牢信仰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实践证明,不压担子难成才,“墩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要鼓励和支持青年干部到改革发展第一线、应急处突最前沿去摸爬滚打,到环境艰苦、矛盾复杂的地方去磨砺心性。同时要完善“传帮带”培养链条,精心遴选素质过硬的“老干部”传经验、带作风、搭台引路,帮助青年干部在基层“课堂”中接地气、练韧劲、寻招法,修养担当善为的精气神,锤炼同武汉转型发展需要相匹配的硬功夫。

此外,年轻干部培养不能靠“自然生长”,需进一步健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营造良好成长环境。一方面,要树立重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持续健全“选、育、管、用”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隐性壁垒,及时将素质好、能力强的青年干部放到土地征迁、对口帮扶、援藏援疆等关键岗位、吃劲岗位上用起来,让“能打仗”者“早扛旗”。另一方面,仍需细化改革失误负面清单,对招商引资模式创新、营商环境突破性改革中的非原则性失误给予更大容错空间,要发扬“光谷经验”,建立自主创新事项事前风险报备机制推动容错纠错认定拓面扩容,让青年干部卸下“怕犯错”的思想包袱,破除“没有先例的事”不敢干、“有风险的事”不肯干、“政策不明的事”不愿干等干事创业梗阻。

“以人成事”与“以事择人”是辩证统一的,加强年轻干部培养既是“支点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内在要求。组织部门要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在思想淬炼上做加法,在实践锻炼上做乘法,在机制束缚上做减法,培育更多“尖兵”“闯将”,让“敢挑大梁”“能挑大梁”蔚然成风,在加快推进“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壮阔征程中书写精彩“楚才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宇鹏(武汉东西湖区东山街道)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