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武汉组织部长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扎实做好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工作,以“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使命,勇担龙头责任,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当下,数字化、信息化浪潮奔涌,武汉择高而立、向新而行,致力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广阔舞台勇挑支点龙头重担。无人驾驶车穿梭在城市街头,全国首颗专为城市定制的卫星“武汉一号”冲上云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6.9%……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效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在这片英雄的热土上蓬勃生长。而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实力的坚实支撑。要让各类高、精、尖人才在武汉遇见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星辰大海”,需要以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激发其在武汉干事创业的热情,为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和动力。
人才者,求之愈出,置之愈匮。要想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首先要以求才若渴之心,“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适合就是最好”的引才导向,让招进来的人才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要搭建在外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以人才“软移民”为武汉发展增添“硬实力”;同时,还要深挖本土资源,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推进“产业+高校”融合发展,如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让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从而形成“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良好氛围,让优秀人才与新质生产力同向而行,为武汉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水集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为了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营造惜才留才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武汉为加快推动武汉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联合多部门打造“青创贷”政策性贷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发放超40亿元,扶持企业5500余家,带动4万余人在汉创业就业,成效显著。除资金帮扶外,还需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让实干者得实惠。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体系,管好人才“一老一小”,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让他们心无旁骛搞事业,专心致志搞创新。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育人才、培养人才归根到底是为了用好人才。因此,要“摸清人才家底”,因才设岗、因才搭台,让怀才者在“一目了然”中找到适配岗位,以实际行动杜绝“招而不育”“引而不用”的资源浪费;要搭建“练兵场”“赛马场”,鼓励引导人才到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最前沿“自讨苦吃”,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实战中脱颖而出;要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人才答题的协同机制,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推动优秀人才“当主角”“站C位”;与此同时,在重大项目中,进一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充足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最大限度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人才“活水”的持续滋养下,新质生产力必将绽放出更为绚烂夺目的繁花,助力武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章美玲(武汉江夏“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