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特色产业是点睛之笔。近年来,宜昌市远安县立足资源禀赋,以“小而精、新而活”的产业发展思路,将菠萝这一特色水果培育成乡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为山区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春节后,远安县花林寺镇红果果家庭农场菠萝首次挂果,吸引了众多游客采摘,从试种探索到市场突围,远安菠萝产业的故事,既是一曲创新与坚守的交响,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格局下的生动实践。
从“零”到“一”,试种打开新赛道。远安县多山地、耕地稀缺,传统农业面临转型压力。2024年,花林寺镇高楼村红果果家庭农场试种的30亩菠萝迎来首次丰收,标志着菠萝这一热带水果在远安“落地生根”。农场负责人谢红玉介绍,菠萝的试种不仅填补了当地水果品类的空白,更因“错峰上市”的优势备受市场青睐,商超订单纷至沓来。这一突破,得益于远安“市场需求导向”的产业策略——通过引入高附加值新品种,丰富“四季鲜果”矩阵,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科技与机制双轮驱动,夯实产业根基。远安菠萝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科技支撑与制度保障。一方面,当地借鉴徐闻菠萝“鲜切加工+预制菜”的产业链延伸经验,探索冷链运输与深加工,延长销售周期,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远安县纪委监委以“精准监督”护航产业发展,依托“智慧防返贫监测预警云平台”,实时追踪资金使用、项目效益,严查腐败问题,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田间。此外,联村共建机制推动资源互补,如董家村与高山村落合作错峰销售葡萄的模式,未来或可复制到菠萝产业,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电商“新农人”与乡村旅游共绘“甜蜜经济”。远安深谙“流量即销量”的现代农业逻辑。通过“十百千”网红人才培育工程,涌现出“湖北琳子”等本土电商达人,以直播带货打通产销链路,让菠萝等特色农产品“触网出圈”。同时,高楼村以“采摘观光+休闲旅游”模式,将菠萝园融入乡村旅游版图,吸引周边游客体验田园风情,带动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形成“农旅融合”的复合收益。这种“线下体验+线上引流”的双向互动,既拓宽了销售渠道,也塑造了品牌形象。
从“试验田”到“示范带”,打造可持续振兴样板。远安菠萝产业的未来,需在“稳”与“进”中谋篇布局。短期看,需强化技术扶持,如引进抗寒品种、优化种植技术,降低自然风险;长期则需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借鉴西双版纳“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此外,可依托远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推动菠萝与黄茶、柑橘等特色产品“组团出海”,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市场话语权。
一颗菠萝,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从试种探索到产业成势,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彰显了山区县立足实际、创新求变的智慧,为乡村振兴可行性新战略注入了强劲动能。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余飞(远安县委宣传部)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