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以优质文旅产业赋能支点建设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2日22:5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月19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赋予支点建设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文旅支撑。要进一步培育出、发展好优质文旅产业,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切实把湖北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支点建设发展胜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创新多元消费场景,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正是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文旅产业综合性强、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作为泛消费领域,不仅可以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可以带动聚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发展壮大,还可以融合科技、体育、农业等多行业打造综合性经济形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灵山秀水与千年文脉相交融,铸就了荆楚大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势能。从鄂西峡谷的飞泉漱玉、云蒸霞蔚到鄂东江湖的星罗棋布、苇荡连天,从江汉平原的古楚编钟、稻浪千重到鄂北山峦的丹崖赤壁、霜天红叶,从神农架的原始林海、漫卷云涛到武当金顶的紫气东来、鹤影翩跹……千年来,三国烽烟的豪迈、屈子行吟的苍茫、道教仙山的玄妙,凝练成为天地人神的交响诗篇,于长江汉水的笔触间挥洒出东方美学的深邃肌理。在这份独特文旅魅力的推动下,湖北文旅产业建设交出了一份“荆彩”答卷。2025年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48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3.9亿元,同比增幅达15.5%,创历史新高。这背后是三大势能的强势聚合——春晚级流量裂变,武汉分会场取景地黄鹤楼日均接待量突破2.8万人次,武汉搜索量同比激增1160%;冰雪经济异军突起,神农架滑雪场单日接待超2万人,湖北滑雪酒店预订量上涨82.89%,实现“冷资源”向“热经济”的华丽转身;文脉活化深度破圈,全省博物馆接待游客超242万人次,随州编钟乐舞再现2400年前宫廷盛景,襄阳唐城非遗市集单日创收破百万,湖北正以“硬核数据+软性叙事”重塑文旅支点新坐标。

千湖泼墨开新卷,支点建设谱新篇。乙巳蛇年湖北省委新春第一会强调要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对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瞄准一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湖北文旅产业在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一方面,要抓住“文化”这个统帅灵魂,文化建设要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实施荆楚文脉赓续工程,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另一方面,要抓住“产业”这个核心内容,旅游产业发展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进一步打好组合拳,抓紧编制和实施湖北省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精心打造长江三峡、英雄武汉、太极武当、白云黄鹤等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作用,建设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国际旅游带核心区。要持续擦亮“知音湖北”文旅形象品牌,形成文旅深度融合、多业良性联动、内外市场繁荣的文旅发展大格局。

大江流日夜,文旅绘丹青。当长江的浪涛拍打三峡石壁,武当的晨钟穿透云海霞光,湖北正以“万亿级支柱产业”的雄心,在“大旅游”格局中重构文旅产业生态。广袤的荆楚大地,正以文化为笔、山水为墨,书写出支点建设的时代新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廖宸(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