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解好人才“方程式” 激活发展“源动力”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2日22:4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月1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出席全市组织部长会议并强调,要加快培养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坚持以“用”为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春潮涌动处,发展破题时。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科创资源富集的“活力之城”,要充分发挥好优秀人才的辐射效应,解好“产才融合”的方程式,让人才政策成为激活创新基因的催化剂,书写出新时代“唯楚有材”的满意答卷。

“产”与“才”的深度融合,是人才战略的核心逻辑。从城市上空运输急救血浆的无人机到能实现生动表情交互的仿生机器人,江城大地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产业“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缺口。面对这一形势,需要围绕数字经济、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重点项目引进战略科技人才。要加大对海外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侨界资源,通过“海外人才引进工作联络站”、“武汉储备人才信息库”等方式,收集专家学者信息;要同步编制武汉本地产业发展信息和企业需求信息手册,主动对接海外人才,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注入高新动力。

多元化的创新平台,为优质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主战场”。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2024年全市新认定市技术创新中心10家、成果转化中心10家、概念验证中心16家、中试平台3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08亿元。在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的过程中,武汉市创新平台建设创出了“加速度”。下一步,要继续依托平台和优质人才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一方面,要继续构建多元化创新平台体系,既要发展国家实验室、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等“大国重器”,也要发展众创空间、创新街区等新范式,夯实创新基底;另一方面,要扎实推动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依托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汉江实验室等平台,汇聚科技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单元,探索解决科研成果转化过程的堵点问题,加快形成由科技到产业的全链条。

盘活人才资源的“一池春水”,更需以情留才,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引才如磁石吸铁,留才需细水长流。近年来,武汉市围绕“学子聚汉”工程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在安居落户、交通出行、医疗服务等方面,让暖心服务入户入心、暖入心坎。与此同时,更深层次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也在展开。武汉东湖高新区通过实施人才注册制、评价积分制,分类建立人才综合量化测评模型;东西湖区从实践创新能力、产学研融合能力、创新成果转化等维度设置评价指标,以实践论英雄。未来,随着更加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指标库建立完善, 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定会在武汉写下生动注脚。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从精准引才到精心育才,从诚意留才到科学用才,武汉正逐步构筑起蕴藏丰富的“人才蓄水池”,以更加系统化的人才生态构建,演绎着“得人才者得未来”的城市进化论。未来,随着产、城、人在创新链上完美耦合,武汉必将以“千帆竞发楚天阔”的磅礴气势,在新时代奏响“高山流水”的生动乐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宋广朋(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道)

责编:郭蕾

【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