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释放出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强烈信号。我们要找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要打头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其中,粮食亩产提高5.1公斤,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八成,科技功不可没。从去年的“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到今年的“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单产提升”。我国要在较高基础上继续实现稳产增产,重心要放到单产提升上。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上持续挖潜,通过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应用推广,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在实处,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带动粮食大面积增产。智能化大棚里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特派员下乡……春耕时节,科技“焕”新,全国各地到处是一派希望的田野景象。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推动良种、良机、良法齐发力。不论是单产提升还是品质提高,品种都至关重要,要加大种子科技创新攻关,培育更多高产优质品种。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机械化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在农业领域,机械化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可持续。目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今年农业农村部门将聚焦大型高端智能、丘陵山区两个主攻方向,加力攻关研制一批标志性产品。在湖南龙舟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台台高性能水稻抛秧机交付,“跑”向春耕一线。“企业点单,院校接单,协同攻关,新机型显著提升了丘陵地区秧苗栽种效率,预计今年有望推广1500台。”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绿色是底色。节水农业、旱作农业、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存储等科技发展,将推动农业在集约节约利用上迈出更新步伐;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从源头上强化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将为我们带来更绿色更健康的食品。我们要统筹生产与生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2.6%,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绿色底色日益鲜明。我们要深入开展科学施肥增效行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断拓展粮食安全边界。
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是当前抓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之举,也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我们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