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荆楚万象新。据《湖北日报》报道,2月22日,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落幕。春运期间,全省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5.56亿人次,同比增长17.3%。高速公路通行流量累计6311.04万辆次,同比增长12.8%。
交通基础设施的“硬核支撑”。近年来,湖北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航线上的湖北”,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不断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湖北省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总里程达到2142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124公里,形成“九纵五横四环”的骨架网,多数县城实现15分钟上高速公路……放眼春运期间的湖北,人们或是搭乘高铁,朝发夕至;或是自驾出行,说走就走;或是乘坐飞机,御风而行;或泛舟江上,乘风破浪,出行选择多种多样。同时,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让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譬如,春运期间,湖北交投集团所辖路段投入使用智慧云舱95套,585台收费机器人上岗,其中自助发卡机276台,自助缴费机309台。春运的斑斓画卷,是湖北经济活力的投射,更是“流动中国”的一个缩影。
“知音湖北”的磁力效应。观察5.56亿人次的庞大数字,大致可以归为返乡、出游、出差等几个类型的人群。今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也是假期增至8天的第一个春节,人们的出游意愿大幅高涨。近年来,湖北围绕“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擦亮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神农秘境等国际文旅名片,持续提高湖北文旅影响力和吸引力。特别是武汉8分钟惊艳亮相蛇年春晚,催发一波波“跟着春晚游湖北”的文旅热潮。据统计,湖北省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88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3.9亿元,同比增长15.5%。文旅产业综合性强、产业链长,能够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发展壮大。文旅产业的“开门红”对湖北经济“开门红”“开门好”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折射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的“保驾护航”。春运既是一场交通出行的大考,也是一场服务作风的检验。5.56亿人次平安便捷出行的背后,是无数单位个人坚守岗位和暖心服务。譬如,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交通部门在全省145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共建设1315个充电桩、2126个充电停车位;对48个四级以上充电繁忙服务区,采取“一区一策”强化充电保障服务,对11条繁忙易拥堵路段,采取“一段一策”落实疏堵保畅责任。再譬如,天河机场全面启用自助值机、无纸化安检、边检自助通关等设备,针对首乘旅客、晚到旅客、无陪儿童、老年人等群体,推出多项个性化全流程服务……安全、舒适、温馨的出行环境,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成为蛇年春节美好回忆的一部分。
风传花信,人勤春早。2025年春运的圆满收官,是活力湖北的生动体现。收拾行囊再出发,支点建设正当时。贯彻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征程上砥砺前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