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锚定“科技兴农”航向,明确提出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为武汉市新洲区农业二次创业点明了以“智”破局、向“数”借力、凭“空”增效的三股向“新”力。新洲区是“武汉的菜篮子”之一,正在以大干快上的势头开展二次创业,农业作为新洲区的重要产业,亟待乘着创业之风焕发第二春。
以智能算法重构生产经验,让“知天而作”走向“制天而丰”。“春风不刮,春芽不发”,传统农业生产的被动性在谚语中体现,而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海量的生产数据,计算出作物的最佳生产环境,打破了这一被动的生产模式。中粮智慧农场通过智能算法调节温度、光照,让作物在棚里低周期成熟、高产量生长,让“春风不刮,春芽也发”成为现实。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生产,用算法学习生产经验,用智能串联生产因素,打破了农业生产春夏秋冬的桎梏。新洲既有万亩良田作试验场,更背靠光谷科创走廊与华农科研矩阵,以智能技术突破时空藩篱,让“四季如春”的智慧大棚成为江汉平原新地标,用算法耕耘土地,打造智能农业示范地。
用数据要素贯通产销链条,变“谷贱伤农”为“数旺兴农”。许多农村地区种植产品相似,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迫使农户“打起价格战”。用数据架起农户与市场间的桥梁,止戈信息不畅的价格战。新洲区李集街道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种植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户种植藜蒿等经济作物,为农户增收,这充分反映了数据蕴藏的价值。数据赋能农业规划,既能让市场获得所需,也能让农户有所盈利,还能结合本地数据,挖掘特色产物,为地方产品规模化、品牌化指明道路,实现市场、地方、农户的三赢。充分发挥农业数据价值,新洲区要积极打造本区农业数据中心,以全市数据为导向,以本地数据为依据,对数据建议,分地试点,区街共建,用数据构建“一街一品牌,一区多特色”,打造数据农业示范地。
借低空航道激活空间价值,从“汗滴禾下土”到“云上种收忙”。播种、灌溉、巡检、采摘、配送……无人机应会尽会,低空技术已然开始进军农业领域,覆盖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积极探索低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时代课题,新洲区正在积极探索并不断实践。双柳街为降低人工成本,引入植保无人机对作物进行喷洒,一天便可完成500多亩地的打药施肥;凤凰镇为打破空间限制,将新鲜货及时送到客户手上,试点“干线运输+末端无人机”配送模式,让6小时的路程缩至45分钟。低空农业的本质就是向天空要效率、用机器减成本,不断激活空间价值。新洲区的二次创业,必当进一步发展低空农业,用无人机解决地广无人耕的人员流失问题,让广袤土地焕发新的生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低空+”的多领域发展,用低空航线拉近与中心城区的距离,不断打造低空农业示范地。
从智能大棚里的数据洪流,到低空航道上的物流轨迹,新洲智慧农业的变革如火如荼,这场变革里既要警惕“重硬轻软”的陷阱,更需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创新、农民参与的新生态,让三股向“新”力齐头并进,开创新洲农业新局面。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竣钦(武汉新洲区)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