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引领,谋篇布局定方向,新春伊始,湖北省、武汉组织部长会议相继召开,锚定“干部素质提升年”主线,擘画新时代组织工作蓝图。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竞争加剧的国际变局,湖北以“解题”思维破题,将组织工作深度融入“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战略目标。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以“三个优势转化”重塑发展新格局——交通枢纽向创新枢纽升级、产业基础向创新高地跃迁、科教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从“对标沪浙干部跟班学习”到“六大行动”系统推进,湖北以组织工作之“进”服务全局发展之“稳”,彰显了“功成必定有我”的政治担当。
机制破冰,引育并举筑高地,人才是“支点建设”的核心变量。武汉深谙“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靠人才竞争力”的规律,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生态。对外,以“九州通衢”区位优势为依托,借力中欧班列、双机场枢纽、阳逻港等“硬支撑”,2024年实现省市级人才数量同比增长3.6倍、2.6倍,落地寒序科技、芯宿科技等尖端项目;对内,创新“学子聚汉”“武汉工匠”等品牌工程,两年孵化科技企业200余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0%,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4%。相较长三角“人才争夺战”白热化,武汉更注重“人岗相适”的精准匹配,通过“岗位说明书”“零工驿站”等机制,让130万在校大学生从“人口红利”蜕变为“人才红利”,诠释了“惟楚有才”的时代新篇。
生态赋能,创新驱动强引擎,组织工作之效,见于干部作风之变、创新生态之优。针对“本领恐慌”“新办法不会用”等问题,湖北以“一线赛马”“蹲苗计划”推动干部在沿江高铁建设、花湖机场腾地等“硬骨头”任务中淬炼本领,3年选派200名干部赴沪浙“取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武汉长江新区创新“1+N+1”人才工作机制,以“管委会+公司”市场化模式集聚顶尖人才,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试验田”。相较深圳“揭榜挂帅”、杭州“未来工厂”等创新范式,湖北更强调党建与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红色引擎工程”“党建+产业”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加速器”。
党建铸魂,基层治理增效能,治党之要,首在治吏;兴党之基,根在基层。面对基层“乱作为、不作为”顽疾,湖北以弘扬“四下基层”传统破题,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干部“问题解决在田间地头”。武汉江夏区通过“红色头雁”引领乡村振兴,襄阳宜城以“六个一线”机制选拔干部,让“重实干、重实绩”蔚然成风。对比浙江“枫桥经验”数字化升级、广东“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湖北更注重“人”的能动性——从“草帽书记”杨善洲式为民情怀,到“人才服务一卡通”集成子女教育、医疗等“关键小事”,以“政策温度”提升“人才黏度”,让组织工作既有“党建引领”的高度,更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温度。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从汉江之滨到长江新区,从光谷科创大走廊到“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湖北以组织工作“三重奏”奏响中部崛起最强音。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荆楚大地正以“题题必解”的信念、“题题优解”的智慧、“题题精解”的追求,在新时代考卷上书写“支点建设”的湖北答案。正如大江奔涌不息,组织工作亦需永葆“赶考”清醒——唯有以“人”为笔、以“治”为墨,方能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吕承昆(武汉市洪山区委组织部)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