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技能饭”越吃越香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6日19:2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据报道,2024年3月,湖北省开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篇章,选取17个产业工人集中的县(市、区)和20家重点企业作为试点,通过一年的试点带动全省新增技能人才近35万人。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基础力量。我们要采取精准施教、精准就业、精准激励等有效措施,打造技能人才培育链条,培养好高素质技能人才,让“技能饭碗”真正香起来。

精准施教,让技能人才有奔头。技能并非与生俱来,也绝非一蹴而就。高质量的培训,能为产业工人铺设一条从“工”到“匠”的成长快车道,助力他们“以技傍身”“破土冒尖”“增技增收”。要着力提升职业技能教育针对性和规范性,坚持“一人一技”、因人施教,多聚焦人才特点所长、多研判产业发展所需、多考虑社会进步所盼,个性化定制“技能基础”课、“急需紧缺”课、“专项能力”等课程清单。湖北省赤壁市探索构建“政企校社”联动培育体系: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定制课程,院校输送人才,社会机构精准滴灌。职业技能竞赛是展示精湛技艺的“大舞台”,是培养选拔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开展各种技能大赛,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现如今,经过不懈努力,一个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占技能人才比例约30%,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能人才支撑。

精准就业,让技能人才提劲头。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缺乏实践舞台,再好的技艺,也不免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要千方百计拓宽技能人才就业渠道,围绕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转移就业劳动者及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通过政策扶持、校企合作、创业孵化等方式,分类施策、逐个攻破。深挖技能人才就业空间,特别是结合新工种、新职业开辟新赛道、抢搭新舞台,提升对技能人才的吸纳力、承载力。坚持拓宽视野,精准招引有想法、能吃苦、肯钻研的技能人才入乡就业创业,在广袤乡村大展手脚。技能人才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在实践中细细推敲、步步成长。

精准激励,让技能人才尝甜头。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是一个风向标,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密集出台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利好政策,从顶层设计推动改善技术工人待遇水平,切实增强技术工人的获得感,从业30余年,精通20余种机载雷达维修,凌云科技集团雷达修理工付旭东去年获评为“首席技师”,享受与企业高管同等待遇。要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因“技”制宜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探索完善“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敢于打破“隐形门槛”、消除“隐性台阶”,把职务晋升和薪酬分配向紧缺技能人才倾斜,营造“优劳优得”“高技高酬”良好氛围,让技能人才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针对特殊技能工人,要安排出特殊的待遇,鼓励其加速成长,脱颖而出。同时,要拿出不惜千金育人才的气魄,对贡献突出、善于创新、专心致志搞技术的职工,就得当成“宝贝疙瘩”,为他们当好技能养成的坚强后盾,实行待遇特殊、提拔优先、分配倾斜,形成强烈的“头雁效应”。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一个企业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产业工人的技术实力。我们要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长青(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王舒娴】